“似向吾家得消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似向吾家得消息”全詩
似向吾家得消息,鼓山余響尚轟然。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無極以道寄金山寺佛監五絕二》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無極以道寄金山寺佛監五絕二》是晁補之所作,屬于宋代的詩作。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應無手是無拳,
且看毛端現四天。
似向吾家得消息,
鼓山余響尚轟然。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佛法的思考和感悟。詩人通過比喻和隱喻的手法,探討了人與佛法之間的關系以及佛法的力量和影響。
賞析:
這首詩詞的開篇寫道:“不應無手是無拳”,表明沒有手就沒有拳頭,沒有實踐就無法體現佛法的力量。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佛法的真正意義需要通過實踐來領悟和體驗。
接下來的一句“且看毛端現四天”,表達了佛法的廣大和深遠。這里的“毛端”可以指代晁補之自己,也可以理解為眾生。通過實踐和領悟佛法,可以看到無邊無際的廣闊天地。
下半部分的兩句“似向吾家得消息,鼓山余響尚轟然”,借用了家庭和山的意象,描繪了佛法的傳播和影響力。詩人似乎得到了佛法的啟示或正念,使得家中的氛圍產生了積極的變化。而“鼓山余響”則象征著佛法的聲音在世間回響不絕,仍然有強大的影響力。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意味深遠的表達,回應了佛法的核心理念和晁補之對佛法的領悟。它強調了佛法的實踐性和廣泛的影響,同時也蘊含了對于個人修行和家庭和諧的思考。
“似向吾家得消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ú jí yǐ dào jì jīn shān sì fú jiān wǔ jué èr
次韻無極以道寄金山寺佛監五絕二
bù yīng wú shǒu shì wú quán, qiě kàn máo duān xiàn sì tiān.
不應無手是無拳,且看毛端現四天。
shì xiàng wú jiā dé xiāo xī, gǔ shān yú xiǎng shàng hōng rán.
似向吾家得消息,鼓山余響尚轟然。
“似向吾家得消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