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工變化渾無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工變化渾無跡”全詩
春工變化渾無跡,紅滿枝條綠滿洲。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復至凝祥池上》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復至凝祥池上》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去年我們一起來到這個地方游玩,西風吹拂著果實,送到凝祥池邊。春天的力量讓一切變得豐富多樣,沒有一絲痕跡,紅色充滿了枝條,綠色充滿了整個洲島。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晁補之和他的朋友去年在凝祥池上游玩的經歷。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變化和自然景色的豐富,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賞析:
1. 自然景色描寫:詩中通過描繪凝祥池上的自然景色,展示了春天的美麗和多樣性。紅色的枝條和綠色的洲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以豐富多彩的視覺感受。
2. 變化無跡的春天:詩人提到春天的變化是渾然無跡的,暗示了自然界中萬物生長和變化的自然過程,沒有人為的痕跡。這也可以理解為對自然界的敬畏和贊美,春天的力量在無聲無息中展現。
3. 神秘的凝祥池:凝祥池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西風將果實吹拂到這里,給詩詞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氛圍。凝祥池的存在也象征著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使得整首詩詞更加富有韻味。
這首詩詞展示了晁補之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對春天變化的贊美之情。通過描繪自然界的美麗和神秘,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了春天帶來的生機和美好。
“春工變化渾無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zhì níng xiáng chí shàng
復至凝祥池上
qù suì xiāng xié cǐ dì yóu, xī fēng chuí guǒ fèng líng jiǎo.
去歲相攜此地游,西風垂果奉靈湫。
chūn gōng biàn huà hún wú jī, hóng mǎn zhī tiáo lǜ mǎn zhōu.
春工變化渾無跡,紅滿枝條綠滿洲。
“春工變化渾無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