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不化伊川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君不化伊川祭”全詩
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門墻恐見麾。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和雒酒十二弟見降羌赴闕》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雒酒十二弟見降羌赴闕》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二鳥蒙恩豈有知,
車書混一是昌期。
知君不化伊川祭,
右倚門墻恐見麾。
詩意:
這兩只鳥兒蒙受恩寵,又怎么會明白其中的含義呢?
車書混雜在一起,預示著昌盛的時期到來。
我知道你不會在伊川舉行祭祀,
你站在右側的門墻旁,擔心看見皇帝的旗幟。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十二位雒酒兄弟在見到降羌回朝的場景中的心情。詩中的“二鳥蒙恩豈有知”表達了作者對降羌的感慨,它們并不明白自己受到了皇帝的恩寵。接著,“車書混一是昌期”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繁榮景象,車書混雜在一起象征著繁盛昌盛的時期即將到來。然而,作者深知他自己不會得到同樣的待遇,因此寫道“知君不化伊川祭”,表示自己無法與降羌一樣在伊川享受榮耀。最后兩句“右倚門墻恐見麾”,表現了作者的憂慮和擔心,他站在門墻的右側,擔心看到皇帝的旗幟,暗示自己的地位和待遇可能受到威脅。
整首詩詞通過對降羌和自身處境的對比,抒發了作者的無奈和憂慮之情。它既展示了時代的榮耀和繁盛,又道出了個人的困惑和不安。這種情感的表達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深入人心。
“知君不化伊川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uò jiǔ shí èr dì jiàn jiàng qiāng fù quē
和雒酒十二弟見降羌赴闕
èr niǎo méng ēn qǐ yǒu zhī, chē shū hùn yī shì chāng qī.
二鳥蒙恩豈有知,車書混一是昌期。
zhī jūn bù huà yī chuān jì, yòu yǐ mén qiáng kǒng jiàn huī.
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門墻恐見麾。
“知君不化伊川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