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過雨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腰過雨低”全詩
松根危抱石,嶺路曲隨溪。
馬腹飛云薄,山腰過雨低。
陰崖不可度,誰此構長梯。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千秋嶺上》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千秋嶺上》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永日倦高躋,盤回四望迷。
松根危抱石,嶺路曲隨溪。
馬腹飛云薄,山腰過雨低。
陰崖不可度,誰此構長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臨千秋嶺的情景。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展示了作者在攀登崇山峻嶺過程中的疲憊和迷茫之感。描寫了山路的曲折蜿蜒,以及松樹扎根于危巖之上,形成了一種險峻的景象。同時,詩中也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幻,馬腹上飄飛的云彩和山腰上飄落的細雨,使整個山景顯得朦朧和低垂。最后兩句表達了陰崖險峻無法攀登,詢問有誰能夠構筑一座長梯來攀越這座高山。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示了作者攀登高山的艱辛和心境的起伏。詩中反映了作者對險峻自然景觀的敬畏之情,以及對攀登高峰的渴望和無奈。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山與水、云與雨的對比,給人以立體感和畫面感,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登高所帶來的疲憊和困惑。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攀登極限的渴望和對人類智慧的寄望,也可以理解為對挑戰和突破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類與自然的交融與對人生道路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索。
“山腰過雨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ān qiū lǐng shàng
千秋嶺上
yǒng rì juàn gāo jī, pán huí sì wàng mí.
永日倦高躋,盤回四望迷。
sōng gēn wēi bào shí, lǐng lù qū suí xī.
松根危抱石,嶺路曲隨溪。
mǎ fù fēi yún báo, shān yāo guò yǔ dī.
馬腹飛云薄,山腰過雨低。
yīn yá bù kě dù, shuí cǐ gòu zhǎng tī.
陰崖不可度,誰此構長梯。
“山腰過雨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