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時青郁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時青郁郁”全詩
來時草白芽,歸時青郁郁。
來嗔馬蹄急,歸嗔馬蹄緩。
人心自如此,馬蹄終不變。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上馬》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馬》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馬笑屬君,歸期在十日。
來時草白芽,歸時青郁郁。
來嗔馬蹄急,歸嗔馬蹄緩。
人心自如此,馬蹄終不變。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上馬出行,并表達了對歸期的期待和對旅途中的變化的觀察。詩人笑著上馬,表示他在心情愉快地出發。他期望在十天后回來。在出發時,草地上的芽兒還是白色的,而當歸期到來時,草地上已經長滿了郁郁蔥蔥的青草。詩人注意到,當他們出發時,馬蹄聲急促,而當他們歸來時,馬蹄聲緩慢。最后,詩人提到,人的心情可能會發生變化,但馬蹄聲卻始終如一。
賞析:
《上馬》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人的出行和歸來過程,通過對細節的觀察,詩人表達了對旅途中變化的感知。詩人借用馬蹄聲的變化,寓意人心的波動和變化,與馬的穩定不變形成對比。這種對比反映了人與自然界的不同,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人性和命運的思考。
此詩字數不多,表達簡練,但通過寥寥數語,展示了詩人細致的觀察力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馬蹄聲的描寫,抒發了對人心的思索。整首詩詞給人以靜謐、深思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人性、變化與穩定的思考。
“歸時青郁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mǎ
上馬
shàng mǎ xiào shǔ jūn, guī qī zài shí rì.
上馬笑屬君,歸期在十日。
lái shí cǎo bái yá, guī shí qīng yù yù.
來時草白芽,歸時青郁郁。
lái chēn mǎ tí jí, guī chēn mǎ tí huǎn.
來嗔馬蹄急,歸嗔馬蹄緩。
rén xīn zì rú cǐ, mǎ tí zhōng bù biàn.
人心自如此,馬蹄終不變。
“歸時青郁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五物 (仄韻) 入聲五物 (仄韻) 入聲五物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