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謾悠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世謾悠哉”全詩
春來亦何事,忽忽嘆庭槐。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身世謾悠哉》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身世謾悠哉》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身世謾悠哉,
田園首重回。
春來亦何事,
忽忽嘆庭槐。
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身世的感慨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詩的意境主要圍繞著兩個主題展開。
首先,詩人對自己的身世感到茫然和迷惘,用“身世謾悠哉”來形容自己的狀態。"身世"指的是詩人的出身、身份和經歷,"謾悠哉"表示詩人對此感到困惑和疑惑。這表明詩人對自己的身世有些迷茫,無法理解或接受其中的種種限制和命運。
其次,詩人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將田園生活置于首位,以表達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田園生活象征著寧靜、純樸和自然,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逃避或反抗。詩人希望能夠回歸自然,遠離塵囂和俗世的紛擾,過上簡單而自在的生活。
最后兩句“春來亦何事,忽忽嘆庭槐”則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感嘆。詩人在春天的到來下,內心充滿了疑問,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和應對。同時,“忽忽嘆庭槐”描繪了詩人情緒的起伏和沉重,庭槐是一種常見的樹木,這里可能象征著詩人身世中的某種束縛或困擾。
整首詩詞通過對身世和田園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他對自己的身世有所迷惘和不滿,同時又向往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自由。詩中的疑問和感嘆,以及對庭槐的描繪,增添了詩意的深度和情感的層次。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個人命運和人生追求的反思和思考。
“身世謾悠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 shì mán yōu zāi
身世謾悠哉
shēn shì mán yōu zāi, tián yuán shǒu chóng huí.
身世謾悠哉,田園首重回。
chūn lái yì hé shì, hū hū tàn tíng huái.
春來亦何事,忽忽嘆庭槐。
“身世謾悠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