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髯羱一點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庭下髯羱一點青”全詩
當日乘云無馬跡,只今遺木盡龍形。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十月九日初謁衛真太清宮二首》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十月九日初謁衛真太清宮二首》
帷間角麈千年白,
庭下髯羱一點青。
當日乘云無馬跡,
只今遺木盡龍形。
中文譯文:
帷帳內的角麈已經白了千年,
庭院下的髯羱只剩下一點青色。
當年來到這里時,乘著云彩,沒有馬蹄痕跡,
如今,只留下了木雕,形狀都變成了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表達了對衛真太清宮的訪問和景物變遷的感慨。
首先,詩中提到了帷帳內的"角麈"和庭院下的"髯羱"。這兩者都是一種珍稀的動物,象征著貴族和皇室的權貴之象征。"角麈"是一種鹿類動物,其珍貴的白色皮毛已經保存了千年,象征著宮廷的尊貴和古老。"髯羱"是指另一種神秘的動物,有著青色的毛發,只剩下微弱的一點青色,暗示了它們的稀有和逐漸消失的趨勢。這兩種動物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宮廷的興盛和衰落。
其次,詩中描述了當初到訪衛真太清宮的情景。詩人說當初他乘云而來,沒有留下馬蹄的痕跡。這里的"乘云"可以理解為超脫塵世的意境,意味著詩人的心境超然,追求清凈和高潔。馬蹄痕跡的缺失也暗示了詩人對真實和永恒之境的追求。
最后,詩人描述了如今衛真太清宮的變化。他說現在只剩下木雕,而且這些木雕的形狀都變成了龍的形狀。這里的"木雕"可以理解為古物、文物或者藝術品,表明宮中的珍貴文物已經喪失,只剩下了木制的龍形標志。木雕變成了龍,也許可以理解為宮廷權力的陳腐和虛幻,一切的榮華富貴都已經消散。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和比喻手法,表達了對宮廷興衰和時光流轉的思考。通過描述宮廷的珍寶和變遷,詩人傳達了對塵世榮華的淡泊和對永恒之境的追求。這首詩意境深遠,寓意深刻,給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間。
“庭下髯羱一點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uè jiǔ rì chū yè wèi zhēn tài qīng gōng èr shǒu
十月九日初謁衛真太清宮二首
wéi jiān jiǎo zhǔ qiān nián bái, tíng xià rán yuán yì diǎn qīng.
帷間角麈千年白,庭下髯羱一點青。
dāng rì chéng yún wú mǎ jī, zhǐ jīn yí mù jǐn lóng xíng.
當日乘云無馬跡,只今遺木盡龍形。
“庭下髯羱一點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