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子更無逢父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窮子更無逢父日”全詩
窮子更無逢父日,匿王空記看河時。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守蒲過洛思十歲時侍先君寓居泣涕成詩二首一》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守蒲過洛思十歲時侍先君寓居泣涕成詩二首一》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建春門外柳依依,
迸淚當年彩服嬉。
窮子更無逢父日,
匿王空記看河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晁補之在洛陽的兒時回憶。詩中的建春門是洛陽城的一座城門,柳樹在門外依依搖曳。詩人回憶起年幼時穿著彩色服裝玩耍的情景,不禁淚水涌上心頭。他是一個沒有見過父親的貧窮孩子,每逢父親應該歸來的日子,卻始終沒有等到他。詩人隱居在寓所中,只能空虛地回憶著看河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晁補之內心深處的思念和孤獨。詩人通過描寫柳樹依依搖曳的景象,以及自己曾經歡樂的童年時光,展現了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然而,詩人的父親卻不在身邊,這使他倍感窮困和孤獨。詩中的"窮子更無逢父日"表達了他對親情的渴望和無奈。最后兩句"匿王空記看河時"意味著詩人只能在自己的回憶中尋找慰藉,無法與現實中的父親相聚。
整首詩雖然字數不多,但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父親的思念和對童年時光的追憶。同時,詩人的孤獨和無奈也在其中得到了生動的表達。這首詩以真摯的情感觸動人心,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家庭的眷戀,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晁補之的情感體驗。
“窮子更無逢父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ǒu pú guò luò sī shí suì shí shì xiān jūn yù jū qì tì chéng shī èr shǒu yī
守蒲過洛思十歲時侍先君寓居泣涕成詩二首一
jiàn chūn mén wài liǔ yī yī, bèng lèi dāng nián cǎi fú xī.
建春門外柳依依,迸淚當年彩服嬉。
qióng zi gèng wú féng fù rì, nì wáng kōng jì kàn hé shí.
窮子更無逢父日,匿王空記看河時。
“窮子更無逢父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