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聞鐘鼓滿城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聞鐘鼓滿城歡”全詩
塞雁初驚池藻暖,谷鶯猶怯井梧寒。
未須園里幽尋去,且更樓前遠望看。
四牡行春定何日,亦聞鐘鼓滿城歡。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留守王公喜春》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留守王公喜春》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午時,窗前爐火未熄盡,春天的花期特意延長。
草原上的候鳥初次驚動,池塘中的水草已暖和,
山谷中的鶯鳥仍有些膽怯,井梧樹上的寒氣還未消散。
無需再到花園中尋找幽靜,
暫且站在樓前遠眺風景。
四匹良馬馳騁的春天將在何日到來,
城中的鐘鼓聲傳來,人們都歡樂起來。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悅和期盼。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溫暖和生機。作者以窗前的爐火和延長的花期作為春天的象征,強調了春天的美好和遲來的喜悅。同時,詩人也借助候鳥驚動和鶯鳥膽怯的形象,襯托出春天初至時自然界的一片寧靜和不安。最后,作者通過提到城中的鐘鼓聲和人們的歡樂,表達了春天帶來的活力和喜慶。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期盼。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爐火與花期、候鳥與鶯鳥、池藻與井梧、園里與樓前、尋找與遠望等進行對比,使詩意更加豐富。作者通過窗前的爐火和延長的花期,表達了對春天的特別期待和喜悅;通過候鳥和鶯鳥的描繪,展示了春天初至時自然界的寧靜和不安;最后,通過城中的鐘鼓聲和人們的歡樂,表達了春天帶來的活力和喜慶。整首詩意境明朗,語言簡練,意境流暢,給人以愉悅和輕松的感受,展現了宋代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亦聞鐘鼓滿城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iú shǒu wáng gōng xǐ chūn
次韻留守王公喜春
wǔ chuāng lú huǒ bù yīng cán, chūn xǔ huā qī tè dì kuān.
午窗壚火不應殘,春許花期特地寬。
sāi yàn chū jīng chí zǎo nuǎn, gǔ yīng yóu qiè jǐng wú hán.
塞雁初驚池藻暖,谷鶯猶怯井梧寒。
wèi xū yuán lǐ yōu xún qù, qiě gēng lóu qián yuǎn wàng kàn.
未須園里幽尋去,且更樓前遠望看。
sì mǔ xíng chūn dìng hé rì, yì wén zhōng gǔ mǎn chéng huān.
四牡行春定何日,亦聞鐘鼓滿城歡。
“亦聞鐘鼓滿城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