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歸廊廟誰得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歸廊廟誰得挽”全詩
鈴齋看雪擁衲坐,急鼓又報邊城昏。
百壺高宴梨栗圃,千里未盡桑麻村。
天憐公老無以樂,一星飛墮從天門。
得無遺履榖城化,恐是吃草金華魂。
不然荊棘霜露底,兀然奇怪來無根。
女媧搗鏈所遺棄,奔潀尙有河漢痕。
豈其謀國坐不用,聊以永日寧復論。
跳梁不憂牧并塞,綏納可使魚游盆。
公歸廊廟誰得挽,此石萬古當長存。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居庸滅烽惟留屯,
時平更覺將軍尊。
鈴齋看雪擁衲坐,
急鼓又報邊城昏。
百壺高宴梨栗圃,
千里未盡桑麻村。
天憐公老無以樂,
一星飛墮從天門。
得無遺履榖城化,
恐是吃草金華魂。
不然荊棘霜露底,
兀然奇怪來無根。
女媧搗鏈所遺棄,
奔潀尙有河漢痕。
豈其謀國坐不用,
聊以永日寧復論。
跳梁不憂牧并塞,
綏納可使魚游盆。
公歸廊廟誰得挽,
此石萬古當長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雪浪石為題材,抒發了作者對時局的觀察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幅邊塞將士戍守的景象,表達了對將軍的敬仰之情。
詩的開頭,居庸的烽火已經熄滅,只有軍隊仍然駐守在那里。時平之下,將軍的地位更加崇高。在鈴齋中,將軍坐著,穿著僧袍,觀賞雪景。急鼓聲再次報告著邊城的昏暗。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將軍的生活,他們在宴會上享用美食,有梨栗的園子,有桑麻的村莊。然而,天命對老將軍卻不懷好意,只有一顆孤星從天門墜落。
詩人擔心將軍的功績和城池將會被遺忘,怕將軍的精神將會消亡。詩中提到了吃草的金華魂,暗指將軍的精神將會淪為平庸和被遺忘。
接著詩人提出了疑問,如果不是這樣,為什么那些荊棘和霜露會生長在這塊石頭上,它們奇怪地沒有根。詩人將這塊石頭比作被女媧遺棄的鏈子,奔潀河與河漢星河的痕跡仍然存在。
最后的幾句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將軍雖然有謀國的志向,但卻無人使用他的才能,只能寄情于永恒的日子。將軍不必擔心邊塞的跳梁之患,只需保持國家的安寧,就能讓魚兒在魚缸中游動。
詩的結尾,詩人詢問誰能挽留將軍的功績,這塊石頭將永遠存在,見證著將軍的輝煌。
這首詩詞通過對將軍的贊頌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的關注和對英雄氣概的崇敬。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示了晁補之對邊塞將士和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詞情感莊重,氣勢雄渾,通過對將軍和雪浪石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的珍視和呼喚,展示了宋代士人對忠誠和國家責任的追求和歌頌。
“公歸廊廟誰得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ū mén xià jì tí xuě làng shí
次韻蘇門下寄題雪浪石
jū yōng miè fēng wéi liú tún, shí píng gèng jué jiāng jūn zūn.
居庸滅烽惟留屯,時平更覺將軍尊。
líng zhāi kàn xuě yōng nà zuò, jí gǔ yòu bào biān chéng hūn.
鈴齋看雪擁衲坐,急鼓又報邊城昏。
bǎi hú gāo yàn lí lì pǔ, qiān lǐ wèi jǐn sāng má cūn.
百壺高宴梨栗圃,千里未盡桑麻村。
tiān lián gōng lǎo wú yǐ lè, yī xīng fēi duò cóng tiān mén.
天憐公老無以樂,一星飛墮從天門。
dé wú yí lǚ gǔ chéng huà, kǒng shì chī cǎo jīn huá hún.
得無遺履榖城化,恐是吃草金華魂。
bù rán jīng jí shuāng lòu dǐ, wù rán qí guài lái wú gēn.
不然荊棘霜露底,兀然奇怪來無根。
nǚ wā dǎo liàn suǒ yí qì, bēn cóng shàng yǒu hé hàn hén.
女媧搗鏈所遺棄,奔潀尙有河漢痕。
qǐ qí móu guó zuò bù yòng, liáo yǐ yǒng rì níng fù lùn.
豈其謀國坐不用,聊以永日寧復論。
tiào liáng bù yōu mù bìng sāi, suí nà kě shǐ yú yóu pén.
跳梁不憂牧并塞,綏納可使魚游盆。
gōng guī láng miào shuí dé wǎn, cǐ shí wàn gǔ dāng cháng cún.
公歸廊廟誰得挽,此石萬古當長存。
“公歸廊廟誰得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