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清血斷征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來清血斷征衣”全詩
南臨天目指掌間,隔嶺如聞笑言響。
年來清血斷征衣,碧發丹顏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與君晚入煙霞飛。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答趙滋主簿》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趙滋主簿》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曾經在山上尋找幽徑,
曾經在苕溪邊玩弄菱槳。
南臨天目,指點掌間,
隔著山嶺仿佛聽到笑語聲。
多年來,清瘦的衣衫已經磨破,
青絲變白,面頰日漸消瘦。
我想和你約定,在白石上煮酒,
晚上一起飛入煙霞之中。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山水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人曾在山上尋找幽徑,與朋友在溪邊玩耍,暢游于自然之中。他指著天目山,仿佛可以將其指點于掌間,同時遠隔山嶺,仿佛能聽到友誼的笑聲。然而,歲月已逝,詩人的衣衫破爛,頭發變白,面容消瘦。他渴望與朋友再次相聚,共同煮酒于白石之上,一起飛入煙霞之中,享受美好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以樸實自然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和友情的懷念之情。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使整首詩流露出淡淡的憂傷和離愁,也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渴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愿與朋友再次相聚的心愿,希望能夠共同分享美好時光,這也是對友情的真摯期盼。
晁補之是宋代文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風格為主,善于描繪山水景色和抒發情感。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他對自然和友情的熱愛,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體現了詩人的感傷和對友誼的真摯追求。整首詩意境清新,意蘊深遠,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年來清血斷征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zhào zī zhǔ bù
答趙滋主簿
wǒ xī xún yōu jìng shān shàng, céng bàng tiáo xī nòng líng jiǎng.
我昔尋幽徑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槳。
nán lín tiān mù zhǐ zhǎng jiān, gé lǐng rú wén xiào yán xiǎng.
南臨天目指掌間,隔嶺如聞笑言響。
nián lái qīng xuè duàn zhēng yī, bì fā dān yán rì xī fēi.
年來清血斷征衣,碧發丹顏日夕非。
biàn yù xiāng qī zhǔ bái shí, yǔ jūn wǎn rù yān xiá fēi.
便欲相期煮白石,與君晚入煙霞飛。
“年來清血斷征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