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子今懷陟岵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賤子今懷陟岵悲”全詩
柏葉初生石墻短,況無金帶買豐碑。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先塋治事歸》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先塋治事歸》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先人昔慕棲山樂,
賤子今懷陟岵悲。
柏葉初生石墻短,
況無金帶買豐碑。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先人的思念和自己的無奈之情。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開篇寫到了先人曾經向往過棲山的樂趣,這里的棲山可以理解為一種寧靜、安樂的境地。這句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
接著,詩人轉而表達了自己此刻的心情,他用"賤子"來形容自己,暗示自己的身份卑微。他懷念過去的樂趣,但此刻卻感到悲傷和無奈。"陟岵"是一個地名,可能指的是他曾經和先人一起生活的地方,他此刻離開了那里,心中充滿了悲傷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描寫了柏樹的新葉正在生長,但石墻卻很矮小。這里的柏樹和石墻可以視為對先人的紀念碑,柏樹代表長壽和不朽,而矮小的石墻則暗示了紀念碑的簡陋和不起眼。詩人表達了自己無法為先人購買豪華的紀念碑的無奈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先人的懷念和對自身的無奈,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無奈。他感嘆自己的身份卑微,無法為先人提供更好的紀念,同時也反映出了宋代社會中士人的無奈處境。這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賤子今懷陟岵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 yíng zhì shì guī
先塋治事歸
xiān rén xī mù qī shān lè, jiàn zi jīn huái zhì hù bēi.
先人昔慕棲山樂,賤子今懷陟岵悲。
bǎi yè chū shēng shí qiáng duǎn, kuàng wú jīn dài mǎi fēng bēi.
柏葉初生石墻短,況無金帶買豐碑。
“賤子今懷陟岵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