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人心隨境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是人心隨境別”全詩
自是人心隨境別,櫓聲帆色盡君恩。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遇赦北歸》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遇赦北歸》是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北歸的心情和境遇變遷。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猶故險水猶奔,
無復前年濺淚痕。
自是人心隨境別,
櫓聲帆色盡君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北歸的心情。山川依舊險峻,水流依然奔流不息,但已經沒有過去年份的淚痕。詩人感嘆人心隨著環境的變遷而改變,船槳聲和帆色已經不再帶有當初君主的恩寵。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山川、水流的描繪,以及情感的轉變,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歲月流轉的感慨。詩中的"山猶故險"和"水猶奔"展示了自然界的恒久不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復前年濺淚痕",詩人在這里表達了自己已不再流淚的情感狀態。他意識到人心會隨著環境的變遷而改變,不再像過去那樣依戀君主的恩寵。最后一句"櫓聲帆色盡君恩",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君主的恩寵已經消逝殆盡的感嘆。
這首詩詞展現了晁補之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深刻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他反映了人事無常的現實,以及人心隨著境遇變化的現象。整首詩詞情感平和,語言簡練,通過簡潔的語句傳達了作者的心聲。
“自是人心隨境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shè běi guī
遇赦北歸
shān yóu gù xiǎn shuǐ yóu bēn, wú fù qián nián jiàn lèi hén.
山猶故險水猶奔,無復前年濺淚痕。
zì shì rén xīn suí jìng bié, lǔ shēng fān sè jǐn jūn ēn.
自是人心隨境別,櫓聲帆色盡君恩。
“自是人心隨境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