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說江南青未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休說江南青未了”全詩
宦程正迫西風急,未是盧山佇足人。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初望廬山》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初望廬山》
作者:晁補之
朝代:宋代
休說江南青未了,
一庵一徑可容身。
宦程正迫西風急,
未是盧山佇足人。
中文譯文:
不要提及江南的綠色尚未凋謝,
在每一庵廟和每一條小徑上都可以找到容身之處。
仕途的壓力正迫使我匆忙西去,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會在盧山停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晁補之寫于宋代的作品,描述了詩人初次遠望廬山的感受和內心的思緒。廬山是中國著名的山脈之一,也是文人墨客經常向往的地方,因其秀麗的自然風光而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
詩的開始,詩人對江南的青翠景色表示了遺憾和不舍,他認為江南的美景尚未完全欣賞和領略。然而,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廬山找到了心靈的寄托。他說每一庵廟和每一條小徑都可以容納他的身影,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廬山找到了寧靜和心靈的棲息之所。
然而,第三句描繪了詩人在宦途上面臨的壓力。他說仕途的壓力像西風一樣急迫,迫使他匆忙地離開廬山,繼續前行。這里的西風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命運的驅使,使詩人感到迫不及待地繼續自己的人生旅程。
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留戀之情。他說雖然他必須離開廬山,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會長時間停留在盧山(另一座山的名字),暗示他仍然懷有對廬山的思念和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到那里。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初次見面的感受和內心情感的交織。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生旅程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自然和心靈自由的向往,以及在現實生活中不得不繼續前行的無奈和壓力。這首詩詞具有詩意深遠、意境清新的特點,展現了晁補之細膩的感受和對自然的熱愛。
“休說江南青未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wàng lú shān
初望廬山
xiū shuō jiāng nán qīng wèi liǎo, yī ān yī jìng kě róng shēn.
休說江南青未了,一庵一徑可容身。
huàn chéng zhèng pò xī fēng jí, wèi shì lú shān zhù zú rén.
宦程正迫西風急,未是盧山佇足人。
“休說江南青未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