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我樽中淥醽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飲我樽中淥醽美”全詩
誦詩夜半舌入喉,飲我樽中淥醽美。
升堂辭翰愧非有,何異還家數其齒。
文章萬古猶一魚,乙丙誰能辨腸尾。
更慚頗似會稽康,欲語常遭士瑤柅。
廣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譚如子枚子。
分類: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與李文叔夜談》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李文叔夜談》是一首宋代晁補之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庭老柏霜雪里,
北風烈烈偏激耳。
誦詩夜半舌入喉,
飲我樽中淥醽美。
升堂辭翰愧非有,
何異還家數其齒。
文章萬古猶一魚,
乙丙誰能辨腸尾。
更慚頗似會稽康,
欲語常遭士瑤柅。
廣陵八月未足言,
曾使酲醲涊然起,
安得譚如子枚子。
譯文:
在中庭老柏的霜雪里,
北風猛烈地吹動著耳朵。
夜半誦讀詩歌,舌頭滑入喉嚨,
喝下我樽中美酒的濁醽。
登堂離席時感到慚愧,
何況回家數自己的齒。
文章流傳千古仍是一條魚,
乙丙之間誰能辨別腸尾。
更加羞愧,好像會稽康一樣,
想要言說卻常常遭士瑤的阻止。
廣陵的八月難以言表,
曾經引起酒意涌動,
如何能得到譚如子和枚子的指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夜晚與李文叔夜談為背景,表達了晁補之對自身文學才華和地位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中庭老柏霜雪、北風烈烈等景象,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寂寞。詩人在夜半誦讀詩歌,飲美酒,表現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然而,他在離席時感到愧疚,認為自己的才華不足以與古代文人相比,文章流傳千古也僅僅是一條魚,乙丙之間的差別也無法辨別。
詩的后半部分,晁補之表達了更深的失落和困惑。他感到自己像會稽康一樣羞愧,會稽康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別號,他認為自己的才華無法與之相比。他想要表達自己的心聲,但卻常常受到士瑤(可能指其他文人)的干擾和阻止。最后,詩人以廣陵八月來形容他內心的矛盾和無法言述的苦悶,酒意涌動,希望能得到譚如子和枚子(可能是指其他文人)的指點和幫助。
整首詩詞流露出晁補之自我懷疑和對文學成就的探索。他熱愛文學,但也感到自己的局限和無法超越古代文人的境地。詩中的景物描寫與情感表達相結合,給人一種寂寞而深沉的感覺,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困惑,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學追求和思考。
“飲我樽中淥醽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lǐ wén shū yè tán
與李文叔夜談
zhōng tíng lǎo bǎi shuāng xuě lǐ, běi fēng liè liè piān jī ěr.
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風烈烈偏激耳。
sòng shī yè bàn shé rù hóu, yǐn wǒ zūn zhōng lù líng měi.
誦詩夜半舌入喉,飲我樽中淥醽美。
shēng táng cí hàn kuì fēi yǒu, hé yì huán jiā shù qí chǐ.
升堂辭翰愧非有,何異還家數其齒。
wén zhāng wàn gǔ yóu yī yú, yǐ bǐng shuí néng biàn cháng wěi.
文章萬古猶一魚,乙丙誰能辨腸尾。
gèng cán pō shì kuài jī kāng, yù yǔ cháng zāo shì yáo nǐ.
更慚頗似會稽康,欲語常遭士瑤柅。
guǎng líng bā yuè wèi zú yán, céng shǐ chéng nóng niǎn rán qǐ,
廣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
ān dé tán rú zi méi zi.
安得譚如子枚子。
“飲我樽中淥醽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