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爽初疑夏景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氣爽初疑夏景馀”全詩
雨漬亂苔侵古壁,風飄紅葉滿荒渠。
晚云連岳幽藏寺,秋水澄江靜見魚。
昔歲一鳴無所恨,綠槐金蕊任蕭疏。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秋日》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是宋代文學家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天物候潛衰變,
氣爽初疑夏景馀。
雨漬亂苔侵古壁,
風飄紅葉滿荒渠。
晚云連岳幽藏寺,
秋水澄江靜見魚。
昔歲一鳴無所恨,
綠槐金蕊任蕭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詩中寫道江天物候潛衰變,暗示著秋天的到來,自然界的變化逐漸逝去。氣溫爽朗,初時仍有夏季景象的余韻,讓人感到疑惑。這種模糊的感覺使人聯想到季節的過渡和變遷。
接著,詩中描述了雨水漬濕了古壁上的苔蘚,風吹起紅葉,滿滿地堆積在荒廢的水渠中。這種景象揭示了秋天的特征,也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自然界的變化。墻上的苔蘚和紅葉的飄落,使人感受到季節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
然后,詩中提到晚云籠罩著山岳,隱藏著幽靜的寺廟。秋天的水清澈,靜謐的江水中可見游魚。這些景象表現了秋天的寧靜和清澈,也暗示了人們對幽靜和寧靜的向往。
最后,詩人回顧過去,說自己往昔的一聲鳴叫并不后悔,綠槐樹上的金黃花蕊在秋風中任意凋零。這表達了作者不留遺憾地過去一年的經歷,也暗示了秋天的凋零和人生的無常。
整首詩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季節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寇準以簡潔的筆墨,展示了秋天的特點和人們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感慨。
“氣爽初疑夏景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秋日
jiāng tiān wù hòu qián shuāi biàn, qì shuǎng chū yí xià jǐng yú.
江天物候潛衰變,氣爽初疑夏景馀。
yǔ zì luàn tái qīn gǔ bì, fēng piāo hóng yè mǎn huāng qú.
雨漬亂苔侵古壁,風飄紅葉滿荒渠。
wǎn yún lián yuè yōu cáng sì, qiū shuǐ chéng jiāng jìng jiàn yú.
晚云連岳幽藏寺,秋水澄江靜見魚。
xī suì yī míng wú suǒ hèn, lǜ huái jīn ruǐ rèn xiāo shū.
昔歲一鳴無所恨,綠槐金蕊任蕭疏。
“氣爽初疑夏景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