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還寄絕交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近來還寄絕交書”全詩
陋巷自甘棲短褐,侯門終不曳長裾。
夜吟雪屋冥搜句,春結煙蓑老釣漁。
為我紅塵偶為吏,近來還寄絕交書。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寄漳川隱士》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漳川隱士》是宋代文學家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漳川隱士
志向遠大,長期以來一直嘲笑那些卑鄙趨炎附勢的人。年歲漸長,我迷戀園林和隱居的生活方式。我甘愿棲身于破舊的巷子,穿著簡陋的褐色衣裳,但絕不低頭媚俗。夜晚,我吟詠詩句,猶如在雪屋中搜尋黑暗中的寶藏;春天,我結伴著煙霧穿著漁夫的蓑衣,老去卻仍然垂釣于江邊。盡管我曾經偶然地投身紅塵,擔任過官職,但近來我已寄出信件,與世隔絕。
譯文:
寄給漳川的隱士
志向崇高,長期以來嘲笑卑鄙趨附的人。
年歲漸長,園林和隱居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著我。
我甘愿棲息于狹窄的巷子,穿著簡陋的褐色衣裳,
但絕不屈服于世俗的誘惑。
夜晚,我吟唱著詩句,在雪屋中尋找意義的寶藏;
春天,我披著煙霧的蓑衣,年老卻仍在江邊垂釣。
盡管曾經為官之徒,紛擾紅塵,近來我已寄出信函,與世隔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寇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的厭倦。寇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在官場中歷經風波,但他內心深處卻一直渴望追求高尚的志向和安靜的隱居生活。
詩詞的前兩句“志高長說恥鳧趨,歲晏園林戀隱居”表達了寇準對那些卑鄙趨附權貴的人的嘲諷和不屑。他崇高的志向使他不愿意向這種卑劣的行為低頭,而是更加向往園林和隱居的生活方式。
接下來的兩句“陋巷自甘棲短褐,侯門終不曳長裾”表明了他對簡陋的環境和樸素的生活態度的接受。他自愿在破舊的巷子中安居,穿著簡陋的褐色衣裳,卻始終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不愿向權貴階層妥協。
詩的后兩句“夜吟雪屋冥搜句,春結煙蓑老釣漁”描繪了他隱居時的生活情景。夜晚,他在雪屋中吟唱詩句,象征著他對心靈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春天,他披著煙蓑衣,年老卻依然在江邊垂釣,表現了他對自然和寧靜的鐘愛,對隱逸生活的堅持。
最后兩句“為我紅塵偶為吏,近來還寄絕交書”表明寇準曾經投身于俗世之中,擔任過官職,但是他已經決定與世隔絕,寄出了信件,與世人斷絕了來往。
整首詩詞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寇準對高尚志向和隱逸生活的追求,對世俗的厭棄和遠離的決心。他向往自由自在、寧靜純粹的生活,在困境和誘惑面前堅守自己的原則和高潔品格。這首詩詞充滿了對自由、獨立和追求內心平靜的向往,展現了寇準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的精神,具有濃郁的隱逸主題和個體抒發的情感。
“近來還寄絕交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chuān yǐn shì
寄漳川隱士
zhì gāo zhǎng shuō chǐ fú qū, suì yàn yuán lín liàn yǐn jū.
志高長說恥鳧趨,歲晏園林戀隱居。
lòu xiàng zì gān qī duǎn hè, hóu mén zhōng bù yè zhǎng jū.
陋巷自甘棲短褐,侯門終不曳長裾。
yè yín xuě wū míng sōu jù, chūn jié yān suō lǎo diào yú.
夜吟雪屋冥搜句,春結煙蓑老釣漁。
wèi wǒ hóng chén ǒu wèi lì, jìn lái huán jì jué jiāo shū.
為我紅塵偶為吏,近來還寄絕交書。
“近來還寄絕交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