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吟幽賞無羈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吟幽賞無羈束”全詩
靜聞風雨眠漁艇,閑稱林泉掛道衣。
門接水村多野色,鶴當莎徑立殘暉。
高吟幽賞無羈束,始覺趨時事事非。
分類: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和趙監丞贈隱士》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趙監丞贈隱士》是宋代文學家寇準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愛簪裾陪盛列,
終年深隱養天機。
靜聞風雨眠漁艇,
閑稱林泉掛道衣。
門接水村多野色,
鶴當莎徑立殘暉。
高吟幽賞無羈束,
始覺趨時事事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隱士的生活態度和追求。隱士并不喜歡參與繁華世俗的生活,他整年都深居簡出,培養自己的天機(指對天下事物的洞察力和思考)。他靜靜地聽風聽雨,躺在漁艇上睡覺,自稱穿著樸素的衣服行走在山林泉水間。他的住所靠近水村,周圍是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色,鶴鳥站在莎草小徑上,照亮了夕陽的余暉。他高吟詩篇,自由自在地欣賞著幽靜的美景,沒有任何束縛,從而認識到追逐時事并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隱士的生活態度和他所追求的自由自在的境界。詩中描繪的隱士不愛繁華世俗,舍棄了華麗的衣飾,選擇深居簡出,專心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他通過靜靜地感受風雨、躺在漁艇上睡覺,以及穿行在山林泉水之間,展現了他與自然的親近和融合。他的住處接近水村,周圍是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色,這些景象進一步凸顯了他與自然的聯系。詩中的鶴鳥站在莎草小徑上,照亮了夕陽的余暉,暗示著隱士對于美的敏感和追求。最后,詩人強調隱士高吟幽賞,沒有任何束縛,從而意味著他不受時事的牽絆,擁有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隱士的生活和心境,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自由、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它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倡導人們在喧囂紛雜的社會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詩中也暗示了作者對于時事的反思,認為追逐時事并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真正的自由在于超越世俗的束縛,追尋內心的平靜和美好。
“高吟幽賞無羈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ào jiān chéng zèng yǐn shì
和趙監丞贈隱士
bù ài zān jū péi shèng liè, zhōng nián shēn yǐn yǎng tiān jī.
不愛簪裾陪盛列,終年深隱養天機。
jìng wén fēng yǔ mián yú tǐng, xián chēng lín quán guà dào yī.
靜聞風雨眠漁艇,閑稱林泉掛道衣。
mén jiē shuǐ cūn duō yě sè, hè dāng shā jìng lì cán huī.
門接水村多野色,鶴當莎徑立殘暉。
gāo yín yōu shǎng wú jī shù, shǐ jué qū shí shì shì fēi.
高吟幽賞無羈束,始覺趨時事事非。
“高吟幽賞無羈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