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鶴驚鳴野雨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沙鶴驚鳴野雨收”全詩
力微恩重諒難報,不是行人不解愁。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將赴京留獻令公》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赴京留獻令公》是唐代盧綸的一首詩,詩意深沉而悲涼。詩人寫道,沙鶴驚動,在野雨停歇之后,大河的風景已是秋天的寂靜。詩中表達了詩人微弱的力量無法報答托付于他的恩情,不是行人不懂得悲愁。
詩詞的中文譯文:沙鶴叫聲響起,野雨停了,大河的景色已經充滿了秋天的寒意。我力量微薄,但是對于你的恩情無法報答,行人卻不能理解我的憂愁。
詩意:詩人通過描繪大自然中的景色,以及自己微弱的力量和面臨的困境,表達了感受到的悲涼和難以抒發的愁苦。詩中的沙鶴驚鳴和野雨收,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變故和困境。詩人在面對即將要離別的時候,感慨自己微弱而無力,無法回報身上的恩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哀愁和悲傷。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繪大自然的景色,將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表達了出來。詩中的大河秋風和沙鶴的叫聲,給人一種寂寞、凄涼的感覺。詩人的力量微小,難以報答身上的恩情,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顛沛流離的歲月里的困境和無奈。整首詩以寫景為主,通過景物來抒發內心的愁苦和感傷,流露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思和對未來的擔憂。
“沙鶴驚鳴野雨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fù jīng liú xiàn lìng gōng
將赴京留獻令公
shā hè jīng míng yě yǔ shōu, dà hé fēng wù sà rán qiū.
沙鶴驚鳴野雨收,大河風物颯然秋。
lì wēi ēn zhòng liàng nán bào, bú shì xíng rén bù jiě chóu.
力微恩重諒難報,不是行人不解愁。
“沙鶴驚鳴野雨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