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憐失行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憐失行雁”全詩
衰榮同族少,生長外家多。
別國桑榆在,沾衣血淚和。
應憐失行雁,霜霰寄煙波。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赴池州拜覲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時舅氏初貶官池州)》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盧綸的《赴池州拜覲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時舅氏初貶官池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孤賤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衰榮同族少,生長外家多。
別國桑榆在,沾衣血淚和。
應憐失行雁,霜霰寄煙波。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意思如下:
我孤賤的人生易于蹉跎,這種情況又有何辦法。
衰敗和興盛都與我的親族少有關系,而與我在外家的生活更多相關。
我離別的國家處于黃昏時分,我的衣衫沾滿了血淚。
我應該同情那些失去歸宿的雁,它們把寒霜和冰雹寄托在波浪之上。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盧綸的孤賤和沉寂之情。詩人自述自己的生活困境,他的親族關系并沒有給予他榮耀和成功,反而他在外家的經歷更多。他離開的國家正處于黃昏時分,象征著他的境遇已經陷入衰敗。詩中的血淚和失行雁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無奈和憂傷之情。同時,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增強了詩詞的意境。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沉靜凄涼的感覺,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境遇和內心世界的矛盾與無奈。
“應憐失行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chí zhōu bài jìn jiù shì liú shàng kǎo gōng láng zhōng jiù shí jiù shì chū biǎn guān chí zhōu
赴池州拜覲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時舅氏初貶官池州)
gū jiàn yì cuō tuó, qí rú kù sì hé.
孤賤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shuāi róng tóng zú shǎo, shēng zhǎng wài jiā duō.
衰榮同族少,生長外家多。
bié guó sāng yú zài, zhān yī xuè lèi hé.
別國桑榆在,沾衣血淚和。
yīng lián shī xíng yàn, shuāng sǎn jì yān bō.
應憐失行雁,霜霰寄煙波。
“應憐失行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