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前嬋娟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盈前嬋娟子”全詩
微風靜蘭路,水石相映發。
盈前嬋娟子,秀色粲玉骨。
褰衣往從之,露泣苔侵襪。
分類:
作者簡介(毛滂)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猗猗亭夜月》毛滂 翻譯、賞析和詩意
《猗猗亭夜月》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毛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猗猗亭下竹,
娥娥竹上月。
微風靜蘭路,
水石相映發。
盈前嬋娟子,
秀色粲玉骨。
褰衣往從之,
露泣苔侵襪。
譯文:
在猗猗亭下的竹林中,
婀娜的月光灑在竹子上。
微風吹過寧靜的蘭花小徑,
水與石互相映照,閃耀光芒。
美麗的女子盈盈而來,
她的容貌如玉一般燦爛。
我褪下衣衫追隨她,
露水滑落,苔蘚侵濕我的襪子。
詩意:
《猗猗亭夜月》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象。詩人通過對猗猗亭下竹林和竹上明月、微風吹拂蘭花小徑以及水石相映的描繪,展現了安靜、祥和的夜晚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容貌如玉一般絢麗動人。詩人追隨著她,情不自禁地褪下衣衫,露水滑落,濕透了襪子。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夜晚景色和美麗女子的贊美之情。
賞析:
《猗猗亭夜月》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晚的景色和美麗女子,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獨特韻味。詩中運用了很多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猗猗亭、竹、月、微風、蘭路、水石等,在讀者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幅靜謐而美麗的夜景。通過對女子的描寫,詩人將美景與美人相結合,給人以視覺和情感上的雙重享受。
詩人通過描繪女子的容貌,使用了"盈前嬋娟子,秀色粲玉骨"的形容詞和修辭手法,展示了她的美麗和高貴。而詩人褪下衣衫追隨她的行為,表達了對她的傾慕之情。最后一句"露泣苔侵襪"用形象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動和感動,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為基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營造,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美景和美人的熱愛和贊美之情。《猗猗亭夜月》展現了宋代詩詞的獨特魅力,是一首優美動人的作品。
“盈前嬋娟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ī tíng yè yuè
猗猗亭夜月
yī yī tíng xià zhú, é é zhú shàng yuè.
猗猗亭下竹,娥娥竹上月。
wēi fēng jìng lán lù, shuǐ shí xiāng yìng fā.
微風靜蘭路,水石相映發。
yíng qián chán juān zi, xiù sè càn yù gǔ.
盈前嬋娟子,秀色粲玉骨。
qiān yī wǎng cóng zhī, lù qì tái qīn wà.
褰衣往從之,露泣苔侵襪。
“盈前嬋娟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