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中臘腳長憂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甕中臘腳長憂凍”全詩
酒熟定應花未動,舉瓢先對柳千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甕中臘腳長憂凍,
戶外春風那得知。
酒熟定應花未動,
舉瓢先對柳千絲。
中文譯文:
在甕(陶罐)中的腳長時間被寒冷所困擾,
戶外的春風怎能了解其中的情況。
酒熟了,花還沒有綻放,
舉起酒瓢先向千絲柳樹敬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的外孫文為題,描述了一個寒冷的冬天過去,迎來了春天的跡象,但在甕(陶罐)中的臘肉卻仍然凍得很長,無法感受到戶外的春風。詩人通過這一景象表達了自身的感受和思考。
第一句中,甕中的臘肉長時間被寒冷困擾,寓意著作者在冬天的嚴寒中感到痛苦和不適。第二句則強調了戶外的春風無法了解甕中的情況,暗示著外界的人們難以理解作者的內心體驗和情感。
第三句提到酒已經熟了,但花還沒有開放。這里,酒可以被視為象征著歡樂和豐收的象征,而花則代表著春天和生機。作者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和焦慮,暗示著即使春天已經來臨,但他內心的困擾仍然存在。
最后一句,作者舉起酒瓢,先向柳樹的千絲細枝敬酒。這種舉瓢敬酒的行為,顯示出作者對自然界的崇敬和對生命的贊美。柳樹的千絲細枝象征著微小而細致的生命,作者通過向它們敬酒,表達了對生命力量的敬畏和贊美。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憂慮和對生命的熱愛。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和對比,詩人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生命的思考,展示了蘇轍獨特的感悟和抒情才華。
“甕中臘腳長憂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wài sūn wén jiǔ xīn chūn wǔ jué jù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
wèng zhōng là jiǎo zhǎng yōu dòng, hù wài chūn fēng nà de zhī.
甕中臘腳長憂凍,戶外春風那得知。
jiǔ shú dìng yīng huā wèi dòng, jǔ piáo xiān duì liǔ qiān sī.
酒熟定應花未動,舉瓢先對柳千絲。
“甕中臘腳長憂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