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孤城面面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上孤城面面山”全詩
蜂游蟻聚知何事,日夜長橋南北間。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再和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的《再和十首》之一。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上孤城面面山,
居人也自不曾閑。
蜂游蟻聚知何事,
日夜長橋南北間。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江上的孤城,四周環繞著連綿起伏的山巒。詩人認為即使是城中的人們,也沒有閑暇的時候。他們像蜜蜂一樣忙碌,像螞蟻一樣聚集,但卻不知道為了什么事情而如此。而在城的南北兩端,長長的橋梁連接著城市的兩岸,日夜不斷地有人來往。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個孤立而繁忙的城市景象。江上的孤城面對著層巒疊嶂的山脈,給人一種壯麗而寂靜的感覺。詩人觀察到城中的人們,盡管居住在這個城市中,卻無暇閑適,忙碌不已。蜂游蟻聚的比喻揭示了城市生活的繁忙和喧囂,以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忙碌與追逐。然而,詩人也暗示了這種繁忙可能是沒有明確目的的,人們只是不斷忙碌而已,不知道忙碌的意義何在。
詩末所提到的長橋南北間,象征著城市的連接和交流。橋梁是人們相互往來的紐帶,它們連接著城市的兩岸,日夜都有人們穿行其中。這種忙碌的往來也許是城市中繁忙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可能代表了城市的活力和繁榮。
整首詩通過對孤城、忙碌和橋梁的描繪,展示了城市中紛繁復雜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它傳達了一種對城市生活的思考和反思,提醒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意義。
“江上孤城面面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shí shǒu
再和十首
jiāng shàng gū chéng miàn miàn shān, jū rén yě zì bù céng xián.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閑。
fēng yóu yǐ jù zhī hé shì, rì yè cháng qiáo nán běi jiān.
蜂游蟻聚知何事,日夜長橋南北間。
“江上孤城面面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