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尤復要功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養生尤復要功圓”全詩
近見牢山陳道士,微言約我更三年。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再和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再和十首》
養生尤復要功圓,
溜滴南溪石自穿。
近見牢山陳道士,
微言約我更三年。
中文譯文:
再次與他和十首詩,
保養身體尤為重要,
南溪的水滴穿石而過。
最近見到了牢山的陳道士,
他微言約我繼續相處三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它表達了對養生之道的思考和對長壽的追求。
首先,詩中提到了"養生尤復要功圓",強調了養生的重要性。"養生"意味著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合理的飲食保持健康,而"功圓"則指的是完美地實踐這一方法。這表明蘇轍認為養生不僅要有正確的方法,還要在實踐中將其完美地貫徹。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南溪的景象,描繪了水滴穿石的奇觀。這一景象可以被視為自然界的奇跡,也可以被視為對身體養生的比喻。水滴的不懈努力最終能夠穿透堅硬的石頭,暗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在養生過程中的重要性。
最后,詩中提到了牢山的陳道士。陳道士是一個尋求長壽之道的代表。他以微言約蘇轍繼續相處三年,暗示了他愿意與蘇轍分享更多養生之道的經驗。這表明蘇轍對長壽的追求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述養生的重要性、水滴穿石的景象和陳道士的約定,表達了蘇轍對健康長壽的向往,并強調了堅持、努力和學習的重要性。它鼓勵人們在追求養生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不斷探索并積極與他人分享經驗。
“養生尤復要功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shí shǒu
再和十首
yǎng shēng yóu fù yāo gōng yuán, liū dī nán xī shí zì chuān.
養生尤復要功圓,溜滴南溪石自穿。
jìn jiàn láo shān chén dào shì, wēi yán yuē wǒ gèng sān nián.
近見牢山陳道士,微言約我更三年。
“養生尤復要功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