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謾桃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日謾桃符”全詩
關河先坂遠,天地小臣孤。
吾道憑溫酒,時情付擁爐。
南荒足妖怪,此日謾桃符。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除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除夕》是蘇轍所寫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患難思年改,
龍鍾惜歲徂。
關河先坂遠,
天地小臣孤。
吾道憑溫酒,
時情付擁爐。
南荒足妖怪,
此日謾桃符。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除夕夜的情景和詩人的感慨。詩人觸發了患難的思考,意識到歲月的流逝。他感嘆時間的飛逝,像龍鐘一樣珍惜歲月的離去。他身處在邊關和山河之中,離大家相隔甚遠,感到孤獨無助。詩人借著溫酒表達自己的心境,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爐火之中。他認為南方荒涼的地方滿是神怪,對于這個特殊的日子,桃符的神奇力量是虛妄的。
賞析:
蘇轍在這首詩詞中,通過描繪除夕夜的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和對歲月易逝的感嘆。他以自己孤寂無助的處境來強調自身的無奈和憂傷。通過憑借溫酒和爐火,他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彰顯了對時光流逝的擔憂和對自身存在的無力感。最后,他提到南方荒涼之地的妖怪和桃符,表達了對迷信和虛妄的批判。
這首詩詞憑借簡潔而精煉的詞句,表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它通過對除夕夜的描繪,引發讀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詩人對南方荒涼之地的妖怪和虛妄的桃符進行諷刺,表達了對迷信和虛假希望的否定態度。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反思的啟示。
“此日謾桃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ú xī
除夕
huàn nàn sī nián gǎi, lóng zhōng xī suì cú.
患難思年改,龍鍾惜歲徂。
guān hé xiān bǎn yuǎn, tiān dì xiǎo chén gū.
關河先坂遠,天地小臣孤。
wú dào píng wēn jiǔ, shí qíng fù yōng lú.
吾道憑溫酒,時情付擁爐。
nán huāng zú yāo guài, cǐ rì mán táo fú.
南荒足妖怪,此日謾桃符。
“此日謾桃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