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登北渚煙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晴登北渚煙綿”全詩
蒲蓮自可供腹,魚蟹何嘗要錢。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步西湖綠縟,
晴登北渚煙綿。
蒲蓮自可供腹,
魚蟹何嘗要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和人物情境的畫面。詩人描述了自己在野外步行時所見到的美麗景色,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對簡樸生活的推崇。詩人通過表現自然的豐富和生活的簡樸來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西湖和北渚的美麗景色,展現了自然界的寧靜和繁盛。野步西湖,湖水碧綠如緞,表達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晴登北渚,遠處的煙霧繚繞,給人以神秘和寧靜的感覺。
詩人通過描述蒲蓮和魚蟹來強調生活的簡樸和自然的豐富。蒲蓮是一種常見的水生植物,自然生長并可以作為食物,暗示著自給自足和滿足基本需求的生活。魚蟹則象征著自然界的豐富和慷慨,它們并不需要金錢的交換,暗示了自然界的無私和慷慨。
整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熱愛和推崇,呈現了一種追求寧靜、自足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簡練的語言,詩人成功地傳達了自己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簡單生活的向往。
“晴登北渚煙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wén yǔ kě yǐ liù yán shī xiāng shì yīn dào jǐ nán shì zuò shí shǒu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yě bù xī hú lǜ rù, qíng dēng běi zhǔ yān mián.
野步西湖綠縟,晴登北渚煙綿。
pú lián zì kě gōng fù, yú xiè hé cháng yào qián.
蒲蓮自可供腹,魚蟹何嘗要錢。
“晴登北渚煙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