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已過墻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已過墻去”全詩
兄雖未得還,我豈如婦女。
呦呦感微物,涕泗若零雨。
但愛果羸莖,屈曲上墻堵。
朝見緣墻頭,莫已過墻去。
物生隨年華,還日何足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賦園中所有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園中所有十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吾兄客關中,果羸施吾宇。
我的兄弟客居在關中,身體衰弱,卻為我修建了房屋。
兄雖未得還,我豈如婦女。
兄弟雖然未能回來,但我又怎能像個婦女一樣呢?
呦呦感微物,涕泗若零雨。
我悲傷地感嘆著微小的事物,淚水如雨一般流淌。
但愛果羸莖,屈曲上墻堵。
我只是熱愛那些衰弱的樹枝,它們彎曲著向上攀爬在墻上。
朝見緣墻頭,莫已過墻去。
每天早晨,我站在墻頭,朝向外面看,卻無法越過墻去。
物生隨年華,還日何足數。
物事的生成隨著歲月流逝,回歸的日子又有多少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蘇轍思念兄弟的情感,并通過描述自己悲傷地感嘆微小事物和熱愛衰弱的樹枝來表達內心的情緒。詩中的墻象征著分隔,兄弟因客居而無法回來,作者也無法越過墻去與兄弟相見。詩人對于物事生成和歲月流逝的感慨,表達了對時間的無限思考和對生命短暫性的感悟。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兄弟之間的離別和無法再相見的遺憾,同時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深刻思考。作者通過詩詞傳達了對親情的珍視和對時光的感慨,引起讀者對生命短暫性和珍貴性的思考。同時,通過對微小事物的關注和表達對衰弱樹枝的熱愛,也體現了對自然界的敏感和對生命力的贊美。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簡短而精練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它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特點,即以細膩的情感和精致的意境來表達對生命和人情的感悟。
“莫已過墻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yuán zhōng suǒ yǒu shí shǒu
賦園中所有十首
wú xiōng kè guān zhōng, guǒ léi shī wú yǔ.
吾兄客關中,果羸施吾宇。
xiōng suī wèi dé hái, wǒ qǐ rú fù nǚ.
兄雖未得還,我豈如婦女。
yōu yōu gǎn wēi wù, tì sì ruò líng yǔ.
呦呦感微物,涕泗若零雨。
dàn ài guǒ léi jīng, qū qǔ shàng qiáng dǔ.
但愛果羸莖,屈曲上墻堵。
cháo jiàn yuán qiáng tóu, mò yǐ guò qiáng qù.
朝見緣墻頭,莫已過墻去。
wù shēng suí nián huá, hái rì hé zú shù.
物生隨年華,還日何足數。
“莫已過墻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