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翦薄素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翦薄素紗”全詩
開花荒榛上,不見細蔓身。
誰翦薄素紗,浸之青藍盆。
水淺浸不盡,下余一寸銀。
嗟爾危弱草,豈能凌霜晨。
物性有稟受,安問秋與春。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賦園中所有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的《賦園中所有十首》,是一首描寫園林景色的詩作。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牽牛非佳花,
走蔓入荒榛。
開花荒榛上,
不見細蔓身。
誰翦薄素紗,
浸之青藍盆。
水淺浸不盡,
下余一寸銀。
嗟爾危弱草,
豈能凌霜晨。
物性有稟受,
安問秋與春。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寫園中景物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牽牛花的觀察和感慨。詩中描述了一株牽牛花的生長情況,牽牛花的蔓枝蔓延到了荒蕪的灌木叢中,開花卻難以尋覓到細蔓的身影。另外,詩中還描繪了有人將薄素紗浸入青藍盆中,但水淺無法完全浸濕紗布,只有一寸銀色的部分被浸濕。最后幾句表達了對弱小的花草的感慨,質問它們能否經受住寒霜的侵襲,以及探討物性受天時地利的影響。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園中景物的細致觀察和思考。通過描寫牽牛花的成長環境,詩人表達了對生命力脆弱的草木的關注和同情。他用浸水無盡的青藍盆與浸濕一寸的銀色紗布形成對比,強調了草木脆弱性和生命的脆弱性。詩人提問危弱的花草能否在寒霜的清晨中生存,也探討了物性受到環境的制約,冬天和春天的差異。整首詩通過寥寥數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微小生命以及物性與環境關系的思考和感慨,給人以深思。
“誰翦薄素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yuán zhōng suǒ yǒu shí shǒu
賦園中所有十首
qiān niú fēi jiā huā, zǒu màn rù huāng zhēn.
牽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
kāi huā huāng zhēn shàng, bú jiàn xì màn shēn.
開花荒榛上,不見細蔓身。
shuí jiǎn báo sù shā, jìn zhī qīng lán pén.
誰翦薄素紗,浸之青藍盆。
shuǐ qiǎn jìn bù jìn, xià yú yī cùn yín.
水淺浸不盡,下余一寸銀。
jiē ěr wēi ruò cǎo, qǐ néng líng shuāng chén.
嗟爾危弱草,豈能凌霜晨。
wù xìng yǒu bǐng shòu, ān wèn qiū yǔ chūn.
物性有稟受,安問秋與春。
“誰翦薄素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