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剝收遺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采剝收遺種”全詩
長條困風雨,倒臥枕丘壟。
憶初始放花,岌岌旌節聳。
得時能幾時,狼籍成荒冗。
浮根不任雪,采剝收遺種。
末忍焚枯莖,積疊墻角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賦園中所有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園中所有十首》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園中的景象和園主的困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葵花開已闌,結子壓枝重。
太陽花已經開放完畢,種子結滿了枝條。
長條困風雨,倒臥枕丘壟。
長長的枝條被風雨所困擾,倒臥在土丘和田壟上。
憶初始放花,岌岌旌節聳。
回憶起最初綻放的花朵,挺拔的花莖高聳。
得時能幾時,狼籍成荒冗。
適時得到的機會有多少,現在變得雜亂荒蕪。
浮根不任雪,采剝收遺種。
浮出地面的根系無法承受雪的重壓,采摘和收獲只剩下殘留的種子。
末忍焚枯莖,積疊墻角擁。
最后忍受著焚燒枯萎的莖葉,堆積在墻角處。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葵花的生長過程,反映了園主的困境和挫折感。葵花的開放和結果象征著園主的努力和希望,但風雨的襲擊使得葵花倒臥在土丘上,形成一片荒蕪的景象。詩中的"岌岌旌節聳"表達了最初葵花茁壯成長的景象,但后來卻陷入了狼籍和荒廢。最后的焚燒和積壓象征著園主面臨的絕望和無奈,他不得不將殘留的種子堆積在墻角,無法再繼續培育。
整首詩詞通過葵花的形象,寓意著人生的起伏和變化。園主經歷了初期的繁榮和希望,但最終陷入了困境和失望。詩中的景象也可以理解為社會和政治的變遷,暗示了宋代社會的衰落和蘇轍對時局的憂慮。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蘇轍對人生和社會變遷的深刻思考。
“采剝收遺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yuán zhōng suǒ yǒu shí shǒu
賦園中所有十首
kuí huā kāi yǐ lán, jié zǐ yā zhī zhòng.
葵花開已闌,結子壓枝重。
cháng tiáo kùn fēng yǔ, dǎo wò zhěn qiū lǒng.
長條困風雨,倒臥枕丘壟。
yì chū shǐ fàng huā, jí jí jīng jié sǒng.
憶初始放花,岌岌旌節聳。
de shí néng jǐ shí, láng jí chéng huāng rǒng.
得時能幾時,狼籍成荒冗。
fú gēn bù rèn xuě, cǎi bō shōu yí zhǒng.
浮根不任雪,采剝收遺種。
mò rěn fén kū jīng, jī dié qiáng jiǎo yōng.
末忍焚枯莖,積疊墻角擁。
“采剝收遺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