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閣層層半嶺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殿閣層層半嶺間”全詩
猶恐北來岡阜淺,太行東抱故孱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洛陽試院樓上新晴五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洛陽試院樓上新晴五絕》是蘇轍所作的一首五絕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朝宮闕倚芒山,
殿閣層層半嶺間。
猶恐北來岡阜淺,
太行東抱故孱顏。
詩意:
這首詩以洛陽試院樓上的新晴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興衰的思考和對洛陽古都的關懷之情。
賞析:
蘇轍以洛陽試院樓上的新晴景色為切入點,通過描繪景物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洛陽的懷念之情。
首句“前朝宮闕倚芒山”描繪了洛陽古都曾輝煌一時的景象。宮闕是指宮殿和官署,倚芒山意味著宮闕依山而建,給人一種雄偉壯觀的感覺。
第二句“殿閣層層半嶺間”進一步描繪了洛陽的建筑景觀。殿閣層層疊起,似乎幾乎觸及到山嶺,展現了洛陽城內建筑的層次感。
第三句“猶恐北來岡阜淺”表達了對洛陽興盛的擔憂。北方的岡阜(山岳)相對較低,作者擔心洛陽的繁榮可能會逐漸減退。
最后一句“太行東抱故孱顏”則表現了對洛陽古都的深情厚意。太行山東邊環抱著洛陽,太行山作為洛陽的山脈背景,見證了洛陽的興衰變遷,也讓人不禁感嘆洛陽的昔日輝煌。
整首詩通過描繪洛陽的建筑和山水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洛陽歷史的思考和對洛陽古都的情感。它展現了蘇轍對歷史興衰的關注和對故地的眷戀之情,表現出一種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哀思和感慨。
“殿閣層層半嶺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ò yáng shì yuàn lóu shàng xīn qíng wǔ jué
洛陽試院樓上新晴五絕
qián cháo gōng què yǐ máng shān, diàn gé céng céng bàn lǐng jiān.
前朝宮闕倚芒山,殿閣層層半嶺間。
yóu kǒng běi lái gāng fù qiǎn, tài xíng dōng bào gù càn yán.
猶恐北來岡阜淺,太行東抱故孱顏。
“殿閣層層半嶺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