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憶胡僧置缽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移憶胡僧置缽盂”全詩
賞傳莒國遷鐘虞,移憶胡僧置缽盂。
叢底留連傾鑿落,瓶中捧擁照浮屠。
強將絳蠟封紅萼,惟悴無言損玉膚。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玉盤盂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玉盤盂二首》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葉團團一尺余,
揚州絕品舊應無。
賞傳莒國遷鐘虞,
移憶胡僧置缽盂。
叢底留連傾鑿落,
瓶中捧擁照浮屠。
強將絳蠟封紅萼,
惟悴無言損玉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玉盤和玉盂的情景。詩中提到了揚州的絕品玉器,并以此引發了對過去的回憶。詩人回憶起胡僧用缽盂的場景,形容了玉盤中的水波映照著浮屠的景象。最后,詩人以紅萼上封蠟的方式,表達了對玉器的珍愛之情,但也意味著長時間的保存和不被使用導致了玉器的損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玉盤和玉盂的美景,并通過對過去的回憶,展現了對玉器的珍視之情。詩人用"千葉團團"形容玉盤上的紋飾,表現出其精美和瑰麗的特點。他提到揚州的絕品玉器,暗示了這個地方的玉器工藝之高超。詩人通過"賞傳莒國遷鐘虞"來引發對過去的回憶,展示了在胡僧使用缽盂的場景中,玉盤中的水波映照出浮屠的美麗景象。最后,詩人將絳蠟封在紅萼上,表達了對玉器的珍愛和不舍之情,但也透露出玉器長時間不被使用的遺憾和損傷。
這首詩詞通過對玉盤和玉盂的描繪,展現了蘇轍對古代文物的熱愛和珍視之情。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聯想,將玉器的美麗與歷史和記憶相聯系,從而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視。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思熟慮的意象展示了蘇轍獨特的詩意和審美情趣。
“移憶胡僧置缽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yù pán yú èr shǒu
和子瞻玉盤盂二首
qiān yè tuán tuán yī chǐ yú, yáng zhōu jué pǐn jiù yīng wú.
千葉團團一尺余,揚州絕品舊應無。
shǎng chuán jǔ guó qiān zhōng yú, yí yì hú sēng zhì bō yú.
賞傳莒國遷鐘虞,移憶胡僧置缽盂。
cóng dǐ liú lián qīng záo luò, píng zhōng pěng yōng zhào fú tú.
叢底留連傾鑿落,瓶中捧擁照浮屠。
qiáng jiàng jiàng là fēng hóng è, wéi cuì wú yán sǔn yù fū.
強將絳蠟封紅萼,惟悴無言損玉膚。
“移憶胡僧置缽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