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卷去自無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云卷去自無根”全詩
菊生墻下不知節,酒滴床頭初滿樽。
漲水驟來真有浪,浮云卷去自無根。
凡心漫作潁濱傳,留與他年好事孫。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九日獨酌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獨酌三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在九月九日獨自品酒的情景,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生活的隨遇而安的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故國忘歸懶問人,新居斫竹旋開門。
菊生墻下不知節,酒滴床頭初滿樽。
漲水驟來真有浪,浮云卷去自無根。
凡心漫作潁濱傳,留與他年好事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獨自飲酒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思念和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首句“故國忘歸懶問人”表明蘇轍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他對回到故國的渴望,卻又因為某種原因而懶于向人詢問。
接下來的兩句“新居斫竹旋開門,菊生墻下不知節”描繪了蘇轍在新居中,用竹子制作的門被他旋開,門外墻下的菊花已經茁壯成長,但他卻不知道已經到了菊花開放的季節。這里以菊花為象征,暗示了他對時節變化的漠然態度,也可理解為他對世事變遷的淡然心態。
接下來的兩句“酒滴床頭初滿樽,漲水驟來真有浪”表現了蘇轍品酒時的情景。他的床頭已經滿滿地擺滿了酒樽,而酒滴下來,象征著他正享受著美好的時光。然而,“漲水驟來真有浪”這句話比喻生活中的波折和困擾,意味著繁瑣的事務時常擾亂他的寧靜。
最后兩句“浮云卷去自無根,凡心漫作潁濱傳,留與他年好事孫”表達了蘇轍對于世事變幻的看法。他認為浮云只是被風吹卷走,沒有根基,象征著世事的浮躁和無常。而他的心境卻比較平淡,將自己的心思流傳給后人,留給未來的子孫好事。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獨自飲酒的場景和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蘇轍在世態炎涼中的淡然和隨遇而安的態度。他以寧靜的心態對待生活的變化,將自己的心思傳承給后人,表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浮云卷去自無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dú zhuó sān shǒu
九日獨酌三首
gù guó wàng guī lǎn wèn rén, xīn jū zhuó zhú xuán kāi mén.
故國忘歸懶問人,新居斫竹旋開門。
jú shēng qiáng xià bù zhī jié, jiǔ dī chuáng tóu chū mǎn zūn.
菊生墻下不知節,酒滴床頭初滿樽。
zhǎng shuǐ zhòu lái zhēn yǒu làng, fú yún juǎn qù zì wú gēn.
漲水驟來真有浪,浮云卷去自無根。
fán xīn màn zuò yǐng bīn chuán, liú yǔ tā nián hǎo shì sūn.
凡心漫作潁濱傳,留與他年好事孫。
“浮云卷去自無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