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甲第非嫌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都甲第非嫌汝”全詩
尚有花畦春雨后,不妨水調月明中。
東都甲第非嫌汝,北牖羲皇自屬翁。
清洛放船經月事,急先鶗鳺繞芳叢。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送杜介歸揚州》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杜介歸揚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揚州繁麗非前世,
城郭蕭條卻古風。
尚有花畦春雨后,
不妨水調月明中。
東都甲第非嫌汝,
北牖羲皇自屬翁。
清洛放船經月事,
急先鶗鳺繞芳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送別杜介回揚州的場景。蘇轍首先描述了揚州的繁華景致,與前世的揚州不同,城郭雖然荒涼,但卻展現出古老的風貌。然后提到在春雨之后,花畦仍然美麗,水中調著的音樂仍然能在明亮的月光下奏響。接下來,蘇轍表達了自己對杜介的贊賞,說他不嫌棄蘇轍的住處是東都的宅第,而是像牖窗一樣屬于羲皇的居所。最后,蘇轍描述了清洛上的船只穿越月光之中的情景,鶗鳺(音鷙鳥)急速地繞著芳草叢飛舞。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送別杜介的場景為背景,通過對揚州的描繪和對杜介的贊美,展現了蘇轍對友情和揚州的感慨之情。首先,蘇轍對揚州的描繪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繁麗與蕭條、前世與古風,充分展示了揚州的變遷和歷史厚重感。其次,蘇轍通過描寫春雨后的花畦和水調月明,表現了自然景觀的美妙和音樂的和諧,進一步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然后,蘇轍用「東都甲第非嫌汝,北牖羲皇自屬翁」的表達方式,以自嘲的口吻贊美杜介,強調了友情的珍貴和重要性。最后,蘇轍通過描寫船只在清洛上的行進,以及鶗鳺急速繞舞的形象,展示了快速離別和友情的感傷。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對比的手法和意象的運用,再現了蘇轍送別杜介的情景,同時表達了對友情、揚州和自然的深深思念和贊美之情。
“東都甲第非嫌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dù jiè guī yáng zhōu
送杜介歸揚州
yáng zhōu fán lì fēi qián shì, chéng guō xiāo tiáo què gǔ fēng.
揚州繁麗非前世,城郭蕭條卻古風。
shàng yǒu huā qí chūn yǔ hòu, bù fáng shuǐ diào yuè míng zhōng.
尚有花畦春雨后,不妨水調月明中。
dōng dōu jiǎ dì fēi xián rǔ, běi yǒu xī huáng zì shǔ wēng.
東都甲第非嫌汝,北牖羲皇自屬翁。
qīng luò fàng chuán jīng yuè shì, jí xiān tí fū rào fāng cóng.
清洛放船經月事,急先鶗鳺繞芳叢。
“東都甲第非嫌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