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飛霜點綠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夜飛霜點綠苔”全詩
檐間翠樾雕疏盡,卻放墻東好月來。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毛君州宅八詠 翠樾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毛君州宅八詠 翠樾亭》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一夜飛霜點綠苔,
曉庭黃葉掃成堆。
檐間翠樾雕疏盡,
卻放墻東好月來。
中文譯文:
一宿之間,霜雪飄飛,點綴在綠色的苔蘚上,
清晨時分,庭院中黃色的落葉堆積如山。
屋檐之間的翠綠樹影,雕刻得稀疏盡致,
而在墻東邊,一輪明亮的月亮正徐徐升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寫給朋友毛君州的一組八首詩中的其中一首,描繪了毛君州宅院中翠綠樾樹的情景。
詩人用冷峻的冬霜和暖色的落葉對比,形象地描繪了一宿間的氣候變化。霜雪點綴在綠苔上,呈現出一種冷冽而美麗的景象。而黃葉堆積如山,展示出秋天的離愁和凋零之感。
詩中提到的翠樾亭,指的是宅院中的一座亭子,檐間的翠綠樹影在雕刻上已經稀疏到盡頭,可能是因為霜雪的侵襲或者冬天的凋零而使得樹葉凋落殆盡。
然而,詩人卻敘述了墻東邊的一輪好月光。這輪明亮的月亮既可以被看作是對詩人情感的寄托,也可以被視為詩人對自然的贊美。月亮的出現給了整個景象一絲溫暖與寧靜,使得詩人在凄涼蕭瑟的環境中仍能找到一絲安慰和希望。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傳達了詩人對歲月流轉和生命起伏的感慨。霜雪和落葉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變化,而墻東邊的好月光則象征著希望和不變的美好。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給讀者帶來了一種靜謐與思索的氛圍。
“一夜飛霜點綠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máo jūn zhōu zhái bā yǒng cuì yuè tíng
和毛君州宅八詠 翠樾亭
yī yè fēi shuāng diǎn lǜ tái, xiǎo tíng huáng yè sǎo chéng duī.
一夜飛霜點綠苔,曉庭黃葉掃成堆。
yán jiān cuì yuè diāo shū jǐn, què fàng qiáng dōng hǎo yuè lái.
檐間翠樾雕疏盡,卻放墻東好月來。
“一夜飛霜點綠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