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愁池上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愁池上鶩”全詩
好在水中魚,何愁池上鶩。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冰池》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冰池》是蘇轍所寫的一首詩。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水深冰亦厚,
滉蕩鋪寒玉。
好在水中魚,
何愁池上鶩。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冰冷而深沉的池塘景象。詩中的"水深冰亦厚"表達了池塘水深冰層厚的情況,暗示了冰的堅固和冷冽。"滉蕩鋪寒玉"用形象的語言形容了冰面的寬廣和光滑,仿佛是一層寒冷的玉石鋪展開來。接著,詩人表達了一種樂觀和豁達的心態,他說:"好在水中魚,何愁池上鶩"。這句話意味著就像魚兒在水中游動自如,不用擔心被冰面所困,鶩鳥也無需擔心在冰上行走,因為它們有自己的方式和能力應對環境。
這首詩通過對冰池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對困境的樂觀態度。盡管冰面冷冽,但詩人用魚和鶩作為形象,表達了自己在困境中保持自由和從容的信念。整首詩簡潔明了,語言優美流暢,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同時,它也啟示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尋找應對之道,不被困境所束縛。
“何愁池上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bīng chí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冰池
shuǐ shēn bīng yì hòu, huàng dàng pù hán yù.
水深冰亦厚,滉蕩鋪寒玉。
hǎo zài shuǐ zhōng yú, hé chóu chí shàng wù.
好在水中魚,何愁池上鶩。
“何愁池上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