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三四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人三四家”全詩
試與叩柴荊,言辭應有味。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野人廬》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野人廬》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述了野人廬的景色和野人的生活。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人三四家,
In the wild, there are three or four households,
桑麻足生意。
Engaged in sericulture and hemp production with great success.
試與叩柴荊,
They try to gather firewood and collect brambles,
言辭應有味。
Their words are full of flavor.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野人廬的場景和居民的生活。野人廬是指居住在偏遠山野的人們,他們靠種桑麻為生,生活質樸而自給自足。詩中的“野人三四家”表明這里只有幾戶人家,人口稀少,與繁華的城市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中提到的桑麻是指桑樹和麻的種植。桑樹是養蠶的重要食物來源,而麻則是用來制作布料。詩人用“桑麻足生意”來形容野人們的生活富足,說明他們通過種植桑麻而獲得豐收,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詩的后兩句提到了野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們試著去采集柴火和荊棘,這顯示了他們過著勤勞樸實的生活。而“言辭應有味”則暗示了野人們的智慧和幽默感,他們的對話充滿了生活的趣味和智慧。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野人廬的景色和野人們的生活狀況。詩人以一種欣賞和贊美的態度,描述了他們勤勞、純樸、智慧的生活。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社會中農村人民的生活狀態,以及詩人對他們樸素生活的羨慕和欽佩之情。
“野人三四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yě rén lú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 野人廬
yě rén sān sì jiā, sāng má zú shēng yì.
野人三四家,桑麻足生意。
shì yǔ kòu chái jīng, yán cí yīng yǒu wèi.
試與叩柴荊,言辭應有味。
“野人三四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