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見廣場心力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怯見廣場心力破”全詩
銜枚勇銳驚初合,棄甲須臾訝許奔。
細讀未辭燈損目,久留終厭棘為藩。
定應親刈翹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
老年従事忝南京,海內交游尚記名。
怯見廣場心力破,厭看細字眼花生。
新科未暇通三尺,舊曲惟知有六莖。
空憶倚樓秋雨霽,與君看遍洛陽城。
〈前舉與頓同試西京舉人。
〉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齊楚的諸生們整理好衣裳,個個都希望能進入你的門庭。
佩戴花枝的勇士們勇猛無畏,剛剛相識就放下武器,匆忙前來。
細心研讀書籍,不計較因此損傷了眼睛,長時間停留卻厭倦了荊棘作為屏障。
必然要親自割下中楚地區的藩籬,舉起卷冊高聲呼喊,半夜里的言辭喧囂。
年老從事公務而感到慚愧,在全國范圍內的交往中還保留著名聲。
畏懼面對廣場上的人群,視力已經衰退,厭倦看那些細小的字眼。
新科考試的事情還沒來得及處理,只知道有過六次的失利。
空想著倚在樓上,秋雨過后天空明朗,與你一同游覽洛陽城。
(前次舉薦和頓起同時參加西京舉人考試。)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描繪了作者蘇轍對考試和學術的回憶和思考。詩中通過對齊楚諸生的描述,表達了人人渴望通過考試進入仕途的愿望。勇士們放下武器,意味著他們放下了戰爭的沖突,追求知識和文化。作者對于讀書的堅持和不畏艱辛的態度予以贊美。然而,他也表達了對長時間學習的厭倦和對官場挫折的失望。最后,作者回憶起與朋友一同游覽洛陽城的美好時光,暗示了對過去友情和美好回憶的懷念。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新自然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考試和學術的復雜情感,展示了一位士人的內心掙扎和追求。通過對勇士們的描述,詩中呈現出一種追求知識和文化的精神風貌,贊美了讀書的勇敢和堅持。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官場挫折和繁瑣的厭倦,對于過去友情和美好回憶的懷念。整首詩詞通過對考試和學術的描繪,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心理狀態和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同時,通過對洛陽城的描寫,為詩篇增添了一絲浪漫情懷,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
“怯見廣場心力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ùn qǐ kǎo shì xú yí jǔ rén jiàn jì èr shǒu
次韻頓起考試徐沂舉人見寄二首
qí chǔ zhū shēng yǎn bì shēn, rén rén yuàn dé chū jūn mén.
齊楚諸生儼鞸紳,人人愿得出君門。
xián méi yǒng ruì jīng chū hé, qì jiǎ xū yú yà xǔ bēn.
銜枚勇銳驚初合,棄甲須臾訝許奔。
xì dú wèi cí dēng sǔn mù, jiǔ liú zhōng yàn jí wèi fān.
細讀未辭燈損目,久留終厭棘為藩。
dìng yīng qīn yì qiào zhōng chǔ, bǎ juǎn xuān hū bàn yè yán.
定應親刈翹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
lǎo nián cóng shì tiǎn nán jīng, hǎi nèi jiāo yóu shàng jì míng.
老年従事忝南京,海內交游尚記名。
qiè jiàn guǎng chǎng xīn lì pò, yàn kàn xì zì yǎn huā shēng.
怯見廣場心力破,厭看細字眼花生。
xīn kē wèi xiá tōng sān chǐ, jiù qū wéi zhī yǒu liù jīng.
新科未暇通三尺,舊曲惟知有六莖。
kōng yì yǐ lóu qiū yǔ jì, yǔ jūn kàn biàn luò yáng chéng.
空憶倚樓秋雨霽,與君看遍洛陽城。
qián jǔ yǔ dùn tóng shì xī jīng jǔ rén.
〈前舉與頓同試西京舉人。
〉
“怯見廣場心力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