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怎么讀 怯的意思

漢字 | 怯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ㄧㄝˋ |
部首 | [忄] 豎心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5 |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02F |
其它編碼 | 五筆:nfcy 倉頡:pgi 鄭碼:ubzs 四角:94032 |
筆順編碼 | 44212154 |
筆順筆畫 | 丶丶丨一丨一フ丶 |
筆順名稱 | 點 點 豎 橫 豎 橫 撇折 點 |
怯字的意思
1.膽小;害怕:膽怯。怯場。
2.北京人貶稱外地方音(指北方各省):他說話有點兒怯。
3.不大方,不合時;俗氣:這兩種顏色配起來顯得怯。
4.缺乏知識;外行:露怯。
怯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怯
qiè ㄑㄧㄝˋ
膽小,沒勇氣:怯場。怯懦。怯弱。怯步。怯陣。羞怯。俗氣,見識不廣,不合時宜:露怯。英語 lacking in courage, afraid
德語 ?ngstlich, nerv?s, zaghaft (Adj)?,kitschig, geschmacklos (Adj)?,oberfl?chlich
法語 timide
怯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怯 qiè
〈形〉
(1) (形聲。從心,去聲。《說文》:本從犬。本義:膽小,畏縮)
(2) 同本義 [cowardly;timid]怯,多畏也。從犬,去聲。 杜林說,從心或曰劫省聲。——《說文》
持節不恐謂之勇,反勇為怯。——《賈子道術》
怯者不得獨退。——《孫子·軍事》
五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 又如:怯怯喬喬(戰戰兢兢);怯殼兒(怯坎兒,怯條子。土氣,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怯癥(膽怯);膽怯(膽小;畏縮);羞怯(羞澀膽怯)
(4) 土氣 [rustic]
怕人說他怯,笑他不開眼。——《負曝閑談》
(5) 虛弱 [weak]
一來我們身小力怯,著甚來由吃挨吃攪。——《京本通俗小說》
詞性變化
◎ 怯 qiè
〈動〉
(1) 害怕;畏懼 [be afraid]
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史記·魯仲連鄒陽傳》
黃花不怯西風冷,只怕詩人兩鬢霜。——辛棄疾《鷓鴣天》
(2) 又如:怯床(指妓女畏懼接客或男子性能力不足);怯上(怕見地位高的人);怯色(驚慌的表情)
(3) 舍棄 [abandon]
高聲喝叫:“得鶯鶯便把殘生怯。”——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怯字的辭典解釋
畏縮、害怕。如:「畏怯」、「膽怯」。宋·辛棄疾〈鷓鴣天·翰墨諸君久擅場〉詞:「黃花不怯秋風冷,只怕詩人兩鬢霜。」元·許衡〈滿江紅·河上徘徊〉詞:「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懷先怯。」
形嬌羞、忸怩。如:「羞怯」、「嬌怯」。
虛弱、懦弱。《史記·卷七○·張儀傳》:「秦卒與山東之卒,猶孟賁之與怯夫。」《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一來我們身小力怯,著甚來由吃挨吃攪?」
外表或風度不大方、土土的。《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賣水煙的一聽這話,就知道這位爺是個怯公子哥兒,便低了頭出去了。」《負曝閑談·第七回》:「一舉一動,都存一點小心,怕人家說他怯,笑他不開眼。」
怯ㄑㄧㄝˋ?qiè讀音(一)?之讀音。
康熙字典解釋
怯【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去劫切《集韻》《韻會》乞業切,??音?。《說文》多畏也。本作?,從犬去聲。犬性易?。今作怯。杜林說:從心,怯主於心也。《釋名》怯,脅也。見敵恐脅也。《後漢·光武帝紀》見小敵怯。
又《增韻》懦也,懾也。
又《集韻》去陟切,音??。弱也。
又葉乞約切,音卻。《易林》駑孱遌怯,如猬見鵲。偃示怒腹,不敢拒格。格,音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