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勸我暫忘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溪山勸我暫忘憂”全詩
城頭準擬中秋望,臺上遷延九日游。
嵐氣雨余侵近郭,江聲風送隱危樓。
汀洲聚散知誰怪,且學漂浮水上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再次前韻四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次前韻四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欲作彭城數月留,
溪山勸我暫忘憂。
城頭準擬中秋望,
臺上遷延九日游。
嵐氣雨余侵近郭,
江聲風送隱危樓。
汀洲聚散知誰怪,
且學漂浮水上鷗。
譯文:
想要待在彭城數個月,
溪山勸我暫時忘卻憂愁。
登上城樓準備迎接中秋的望月,
站在臺上遲遲不愿離去,游玩了九天。
嵐氣和雨水余氣息滲入城郭,
江水的聲音隨風送到隱危樓。
汀洲的人群聚散間不知怪異何在,
我暫且學著像漂浮在水面上的鷗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在彭城逗留的心情和所見所思。詩人面臨離別之際,溪山間的景色和朋友的勸慰使他暫時忘卻了憂愁,但他對彭城的美景念念不忘。他站在城頭,期待著中秋的月亮升起,因此遲遲不愿離去,繼續游玩了九天。詩人感受到嵐氣和雨水的氣息滲透到城墻內,江水的聲音則隨風傳到了隱危樓。在汀洲上,人們聚散不定,詩人不知道其中的怪異之處,因此他選擇學習漂浮在水面上的鷗鳥,以達到從容不迫的心境。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色為主線,通過詩人的感受和思考,表達了離別的憂愁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中溪山的景色和朋友的勸慰為詩人帶來短暫的安慰和忘卻,但他對彭城的眷戀使他遲遲不愿離去。詩人通過城頭和臺上的描寫,展示了對中秋月亮的期待和追尋美景的執著。嵐氣、雨水、江聲和風送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一絲凄涼和隱憂的氛圍。在汀洲上,人們的聚散讓詩人感到困惑,他選擇學習水上的鷗鳥,暗示了他希望能夠像鷗鳥一樣在變幻的世事中保持從容和自由自在的態度。
整體上,《再次前韻四首》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離別的憂愁。在追求美好的同時,詩人也在思考人生的無常和變化。這首詩詞既展現了作者的感性情懷,又蘊含了哲理的思考,具有深遠的詩意。
“溪山勸我暫忘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cì qián yùn sì shǒu
再次前韻四首
yù zuò péng chéng shù yuè liú, xī shān quàn wǒ zàn wàng yōu.
欲作彭城數月留,溪山勸我暫忘憂。
chéng tóu zhǔn nǐ zhōng qiū wàng, tái shàng qiān yán jiǔ rì yóu.
城頭準擬中秋望,臺上遷延九日游。
lán qì yǔ yú qīn jìn guō, jiāng shēng fēng sòng yǐn wēi lóu.
嵐氣雨余侵近郭,江聲風送隱危樓。
tīng zhōu jù sàn zhī shuí guài, qiě xué piāo fú shuǐ shàng ōu.
汀洲聚散知誰怪,且學漂浮水上鷗。
“溪山勸我暫忘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