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同登壟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僅同登壟斷”全詩
共嗟蓬作屋,愿就席為門。
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
僅同登壟斷,何止服車轅。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孔武仲到官后見寄》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孔武仲到官后見寄》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舉起槳,同行千里,系扁舟,時刻交流一言。共感嘆蓬篷作家園,愿意將床榻作門。行軍作戰身先士卒,征商思慮愈加迷茫。只是與登上高位權勢相比,何止是服從馬車的轅使。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轍對于官場生涯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通過使用航海和軍事的隱喻,表達了作者面對官場的艱辛和困惑。作者將自己比作船夫,槳聲相擊,一起航行千里,同時也意味著在官場上同仁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他共同感嘆著蓬篷所構成的簡陋居所,表達了愿意用簡樸的生活方式來對待官場權力的渴望。作者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床榻作為門扉,表示愿意開放自己的家門,與人共同分享智慧和見解。
然而,在行軍作戰中,作者發現自己往往是先行的士兵,承受著最初的困難和挑戰。而在政治決策中,作者感到思慮日漸迷茫,意味著對于官場權謀的疑惑和迷惘。最后,作者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表達了對于高位權勢的追求和對于個人命運的思考。他認為只有登上高位,并不僅僅是服從于馬車的轅使,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抱負。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場生涯的思考和追求。通過航海和軍事的比喻,將官場的競爭和挑戰生動地描繪出來。詩中的蓬篷和床榻作門的意象,展現了作者對于樸素生活和真正力量的向往。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于官場權力的思考和對于個人命運的追求。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發人深省,體現了蘇轍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和獨特見解。
“僅同登壟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kǒng wǔ zhòng dào guān hòu jiàn jì
次韻孔武仲到官后見寄
jǔ jí tóng qiān lǐ, xì zhōu shí yī yán.
舉楫同千里,系舟時一言。
gòng jiē péng zuò wū, yuàn jiù xí wèi mén.
共嗟蓬作屋,愿就席為門。
xíng yì shēn xiān kùn, zhēng shāng sī yì hūn.
行役身先困,征商思益昏。
jǐn tóng dēng lǒng duàn, hé zhǐ fú chē yuán.
僅同登壟斷,何止服車轅。
“僅同登壟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