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明時歸已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罪明時歸已晚”全詩
筋力明年應更減,誠心憂世久知非。
脾寒服藥近方驗,風痹經冬勢漸微。
得罪明時歸已晚,此生此病任人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除日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除日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除日二首》
屠蘇末后不辭飲,
七十四人今自希。
筋力明年應更減,
誠心憂世久知非。
脾寒服藥近方驗,
風痹經冬勢漸微。
得罪明時歸已晚,
此生此病任人譏。
譯文:
喝下屠蘇酒后,七十四歲的我已經不再喝了,
筋力明年將會進一步減退,
我真誠地擔憂世事,長時間以來我就知道這并不是正確的選擇。
因為脾胃虛寒,我服用了藥物,近來效果漸顯,
經歷了一個冬天,寒風和風濕病漸漸減輕。
犯下的錯誤已經來不及挽回,
這一生、這一病,讓人任意嘲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述方式表達了蘇轍的心境和感受。蘇轍在詩中描述了自己年老體衰的狀況,并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對世事的憂慮感到后悔。他提到自己曾經喝過屠蘇酒,屠蘇酒是傳統的百草酒,有延年益壽的說法。然而,他現在意識到這并不能改變他年老衰弱的命運。
詩中的"除日"意指除夕,除夕是中國農歷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歲末之夜。蘇轍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反思自己的境遇和處境,表達了自己對時光的無情以及對人生的無奈。
詩中的脾寒服藥和風痹經冬指的是蘇轍身體的狀況。他感到自己的身體逐漸衰弱,服用藥物來緩解脾胃虛寒的癥狀,并漸漸減輕了風濕病帶來的不適。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對自己過去行為的反思。他意識到自己犯下的錯誤已不可挽回,對于明朝的政權已無法改變,同時也承受著病痛的折磨,成為他人嘲笑的對象。
這首詩通過描寫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內心感受,表達了蘇轍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和命運的思考。他以自身的經歷反思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展現了對時光和命運的思辨和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得罪明時歸已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ú rì èr shǒu
除日二首
tú sū mò hòu bù cí yǐn, qī shí sì rén jīn zì xī.
屠蘇末後不辭飲,七十四人今自希。
jīn lì míng nián yīng gèng jiǎn, chéng xīn yōu shì jiǔ zhī fēi.
筋力明年應更減,誠心憂世久知非。
pí hán fú yào jìn fāng yàn, fēng bì jīng dōng shì jiàn wēi.
脾寒服藥近方驗,風痹經冬勢漸微。
dé zuì míng shí guī yǐ wǎn, cǐ shēng cǐ bìng rèn rén jī.
得罪明時歸已晚,此生此病任人譏。
“得罪明時歸已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