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紜政令曾何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紛紜政令曾何補”全詩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曉餉遲。
歸子同來相嫵媚,烏鳶飛下巧追隨。
紛紜政令曾何補,要取終年風雨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春日耕者》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耕者》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春天農民的田園生活和對農業勞動的謳歌。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陽氣先從土脈知,
老農夜起飼牛饑。
雨深一尺春耕利,
日出三竿曉餉遲。
歸子同來相嫵媚,
烏鳶飛下巧追隨。
紛紜政令曾何補,
要取終年風雨時。
詩意:
這首詩從農耕的角度,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農民的辛勤勞動。作者通過描述陽氣從土中升起的現象,表達了春天的到來。詩中提到老農在夜晚起床喂養牛羊,以滿足它們的饑餓。雨水充沛有利于春耕,一尺深的雨水可以帶來豐收。然而,盡管太陽升起得早,但農民們的早餐卻會因為忙碌而被耽誤。詩中還描述了歸子(農民的子女)陪伴著他們一起工作,以及烏鳶(一種鳥類)飛下來與他們相伴。最后,詩人提到政令繁雜,但并沒有對農民的生活產生實質性的改變,他們仍需依賴風雨季節的恩澤來謀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農民春耕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農業勞動的艱辛和對自然的依賴。詩人通過對農民生活的描寫,表達了對農業勞動者的贊頌和敬意,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依賴。他將農民的勞動和自然的力量相結合,突出了農業對于社會的重要性和農民在其中的辛勤付出。詩中的意象生動,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農業勞動的贊美和對政令的思考。整首詩詞既描繪了農民的生活場景,又抒發了作者對農業勞動的感慨和思考,寄托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社會變革的思索。
“紛紜政令曾何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gēng zhě
春日耕者
yáng qì xiān cóng tǔ mài zhī, lǎo nóng yè qǐ sì niú jī.
陽氣先從土脈知,老農夜起飼牛饑。
yǔ shēn yī chǐ chūn gēng lì, rì chū sān gān xiǎo xiǎng chí.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曉餉遲。
guī zi tóng lái xiāng wǔ mèi, wū yuān fēi xià qiǎo zhuī suí.
歸子同來相嫵媚,烏鳶飛下巧追隨。
fēn yún zhèng lìng céng hé bǔ, yào qǔ zhōng nián fēng yǔ shí.
紛紜政令曾何補,要取終年風雨時。
“紛紜政令曾何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