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舍原蠶未及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舍原蠶未及眠”全詩
云塞虛空雨翻甕,江侵城市屋浮船。
東郊晚稻須重插,西舍原蠶未及眠。
獨棹扁舟趁申卯,米鹽奔走笑當年。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連雨江漲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連雨江漲二首》是蘇轍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連日的雨水帶來的江水上漲和城市的浸泡景象,以及農田和農民的辛勤勞作。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過庾嶺更千山,
烝潤由來共一天。
云塞虛空雨翻甕,
江侵城市屋浮船。
東郊晚稻須重插,
西舍原蠶未及眠。
獨棹扁舟趁申卯,
米鹽奔走笑當年。
譯文:
我南行穿越庾嶺,山巒更加壯麗。
天上的雨水滋潤大地,這是自古以來的常情。
烏云密布遮住虛空,大雨傾盆如注,仿佛甕中倒水。
江水逐漸蔓延進城,淹沒了屋舍,漂浮的船只。
東郊的晚稻需要重新插秧,
西舍的蠶兒還沒有休息。
我獨自駕駛著小船,趁著申時卯日的好時機,
奔波于米鹽之間,笑談當年的艱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連綿不斷的雨水帶來的江水上漲和城市的浸泡場景,以及農田和農民的辛勤勞作,展現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詩中的庾嶺、江水、城市、屋舍、船只等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雨水滋潤大地的常態,以及這種潤澤是源自于天地之間的關系。接著,詩人描繪了雨水傾盆而下的景象,形容云塞虛空,雨水猶如倒水甕,江水逐漸侵蝕城市,給人一種水泛濫、城市被淹的感覺。
后兩句則轉向農田和農民的生活,東郊的晚稻需要重新插秧,西舍的蠶兒還沒有休息,顯示了農民們在雨水來臨時的忙碌和辛勤勞作。最后兩句以詩人獨自駕船奔波于米鹽之間的形象,展現了他過去的經歷與奮斗,回憶起艱辛的歲月,但又帶著一種笑對困境、堅持前行的豪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雨水帶來的變化和影響,通過自然景觀和人類勞作的對比,展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應對。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逆境的堅持和積極向前的態度,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和對過去艱辛歲月的回憶。
“西舍原蠶未及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lián yǔ jiāng zhǎng èr shǒu
次韻子瞻連雨江漲二首
nán guò yǔ lǐng gèng qiān shān, zhēng rùn yóu lái gòng yì tiān.
南過庾嶺更千山,烝潤由來共一天。
yún sāi xū kōng yǔ fān wèng, jiāng qīn chéng shì wū fú chuán.
云塞虛空雨翻甕,江侵城市屋浮船。
dōng jiāo wǎn dào xū chóng chā, xī shě yuán cán wèi jí mián.
東郊晚稻須重插,西舍原蠶未及眠。
dú zhào piān zhōu chèn shēn mǎo, mǐ yán bēn zǒu xiào dāng nián.
獨棹扁舟趁申卯,米鹽奔走笑當年。
“西舍原蠶未及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