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留案上鐵燈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漫留案上鐵燈檠”全詩
目斷家山空記路,手披禪冊漸忘情。
功名久已知前錯,婚嫁猶須畢此生。
家世讀書難便廢,漫留案上鐵燈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與安節夜坐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與安節夜坐三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少年高論苦崢嶸,
少年時得志高談,卻因遭受坎坷和困苦,
老孚寒蟬不復聲。
老年時寒蟬不再鳴叫,
目斷家山空記路,
視力衰退,家鄉的山川只能在記憶中尋找,
手披禪冊漸忘情。
手拿著佛經,漸漸忘卻了世俗的情感。
功名久已知前錯,
追求功名已經知道以前的錯誤,
婚嫁猶須畢此生。
然而婚姻仍需完成,這是一生中的必須之事。
家世讀書難便廢,
因家世之難,難以繼續讀書而只能放棄,
漫留案上鐵燈檠。
茶案上留下鐵制的燈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經歷和悟性的思考。第一首詩描述了年輕時的豪情壯志,但在經歷了坎坷和困苦后,不再如少年時那般有聲有色。第二首詩描繪了老年時的寂寞和對過去的回憶,家鄉的山川只能在記憶中尋找。第三首詩表達了對功名的懊悔和對婚姻的無奈,同時也反映了家庭背景對讀書的影響。
賞析:
蘇轍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他描繪了人生的起伏和滄桑,從少年的豪情壯志到老年的寂寞和追憶,展現了歲月對人的影響。詩中表達的對功名和婚姻的矛盾感受,也反映了社會對個體的壓力和束縛。同時,詩中對家庭背景對讀書的影響的描繪,反映了當時社會中的一種現象。
這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人生經歷的描摹,表達了作者對命運和人生的思考。它既反映了個體的困境和無奈,又抒發了對人生的獨特見解。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幾個意象的描繪,表達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漫留案上鐵燈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yǔ ān jié yè zuò sān shǒu
次韻子瞻與安節夜坐三首
shào nián gāo lùn kǔ zhēng róng, lǎo fú hán chán bù fù shēng.
少年高論苦崢嶸,老孚寒蟬不復聲。
mù duàn jiā shān kōng jì lù, shǒu pī chán cè jiàn wàng qíng.
目斷家山空記路,手披禪冊漸忘情。
gōng míng jiǔ yǐ zhī qián cuò, hūn jià yóu xū bì cǐ shēng.
功名久已知前錯,婚嫁猶須畢此生。
jiā shì dú shū nán biàn fèi, màn liú àn shàng tiě dēng qíng.
家世讀書難便廢,漫留案上鐵燈檠。
“漫留案上鐵燈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