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齋醉臥已三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齋醉臥已三更”全詩
佳人不慣生疏客,不盡清歌宛轉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雪中會孫洙舍人飲王氏西堂戲成三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雪中會孫洙舍人飲王氏西堂戲成三絕》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傾盡香醪雪亦晴,
東齋醉臥已三更。
佳人不慣生疏客,
不盡清歌宛轉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雪夜中的場景。詩人和孫洙舍人相聚在王氏西堂,歡飲美酒。盡管外面的雪花紛飛,但內室溫暖舒適,使詩人感到心情晴朗。在東齋的時候,詩人已經醉臥,已經過了午夜三更。佳人們沒有對生疏的客人感到不悅,而是以優美婉轉的歌聲歡迎他們。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雪夜中的一次聚會,展現了溫馨和歡樂的氛圍。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將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傾盡香醪和雪亦晴的描寫,展示了室內的舒適和溫暖,與外面的寒冷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東齋時已經醉臥,這表明歡聚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夜深人靜。然而,詩人對佳人們的熱情和歡迎依然感到驚訝和感激。佳人們不因客人的陌生而生疏,而是以清歌宛轉的聲音來表達熱情和友好。整首詩詞以簡潔、流暢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這雪夜聚會中的歡愉和感激之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和人情淳樸。
“東齋醉臥已三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ě zhōng huì sūn zhū shè rén yǐn wáng shì xī táng xì chéng sān jué
雪中會孫洙舍人飲王氏西堂戲成三絕
qīng jìn xiāng láo xuě yì qíng, dōng zhāi zuì wò yǐ sān gēng.
傾盡香醪雪亦晴,東齋醉臥已三更。
jiā rén bù guàn shēng shū kè, bù jìn qīng gē wǎn zhuǎn shēng.
佳人不慣生疏客,不盡清歌宛轉聲。
“東齋醉臥已三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