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除即甘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苦除即甘滑”全詩
熱盡自清涼,苦除即甘滑。
頗遭游人病,時取破匏挹。
煩惱雖云消,凜然終在臆。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八功德泉》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八功德泉》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
熱盡自清涼,苦除即甘滑。
頗遭游人病,時取破匏挹。
煩惱雖云消,凜然終在臆。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對一座山上的泉水的贊美與思考。詩人以一種問答的方式,回應了孔武仲(指詩中的人物)提出的問題:“山上的泉水,有什么功德呢?”詩人通過描繪泉水的特點和作用,表達了自己對泉水的敬重和贊美,同時也蘊含了對人生境遇和人性的思考。
賞析:
首先,詩人通過對泉水的描述,展示了泉水所具有的功德。他說:“熱盡自清涼,苦除即甘滑。”這里表明泉水能夠自然地消除熱氣,帶來清涼。同時,泉水也能夠凈化苦澀,使之變得甘美順滑。這種功德使得泉水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被游人們在疲憊或病痛時所倚賴,以求舒緩和治愈。
然而,詩人并不僅僅停留于功德的描述,他同時思考了泉水的功德是否能夠解決人生中的困擾。他說:“煩惱雖云消,凜然終在臆。”這句話暗示了即使煩惱消散,內心的不安和虛妄仍然存在。泉水只能提供臨時的舒緩和治愈,而人的內心問題卻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解決。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泉水的功德和限度,并通過這種描寫,呼喚人們不僅僅依賴外在的物質或感官享受,而是要從內心去尋找真正的平靜和滿足。它提醒我們雖然外在的事物可以帶來短暫的安慰,但真正的內心安寧需要我們超越表面現象,尋求內在的平衡和智慧。
“苦除即甘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kǒng wǔ zhòng jīn líng jiǔ yǒng bā gōng dé quán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八功德泉
jūn yán shān shàng quán, dìng yǒu hé gōng dé.
君言山上泉,定有何功德。
rè jǐn zì qīng liáng, kǔ chú jí gān huá.
熱盡自清涼,苦除即甘滑。
pō zāo yóu rén bìng, shí qǔ pò páo yì.
頗遭游人病,時取破匏挹。
fán nǎo suī yún xiāo, lǐn rán zhōng zài yì.
煩惱雖云消,凜然終在臆。
“苦除即甘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八黠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