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簾翠帟幸相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簾翠帟幸相陪”全詩
深居正厭銀袍亂,失喜初聞鐵鎖開。
佳句徑蒙探古錦,小槽仍報滴新醅。
諸人欲見風流伯,不用招呼亦自來。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放榜后次韻毛守見招》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放榜后次韻毛守見招》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飽食安眠愧不材,
疏簾翠帟幸相陪。
深居正厭銀袍亂,
失喜初聞鐵鎖開。
佳句徑蒙探古錦,
小槽仍報滴新醅。
諸人欲見風流伯,
不用招呼亦自來。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放榜(指科舉考試的成績公布)之后創作的。詩人在飽食安眠之時感到自己有些愧不如人,但他慶幸自己身旁有一位疏簾翠帟的伴侶相陪,使他能夠在寧靜的環境中安心居住。
詩人深居簡出,對于權貴顯宦的繁華金飾感到厭倦,認為這些外物并不能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然而,當他聽到鐵鎖開啟的聲音時,他內心的喜悅仍然難以抑制。
蘇轍表示自己受到了過去文人墨客的啟發,用他們的佳句來裝點自己的作品,就像探尋古代的錦繡一樣。而他自己的作品也像是新釀的美酒,滴滴香醇。
最后兩句表達了諸多人士向往見識風流才子蘇轍,而蘇轍則表示他們不需要特意招呼,因為他們會自然而然地來到他的身旁。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在寧靜的生活中的感慨和自得,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于名利的淡泊和對于文學的熱愛。他通過對比自己的簡樸生活與權貴繁華的對立,表達了對于物質享受的厭倦,強調了內心的寧靜和追求精神境界的重要性。
蘇轍在詩中展示了他對古代文學的尊重和借鑒,將古人的佳句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承襲和創新。他的作品也像是美酒一樣,新鮮而香醇,展現了他自身的才華和創造力。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作為一位才子的魅力和受人追捧的態度。他不需要刻意招呼他人,因為那些向往風流才子的人會自動來到他的身邊。這反映了蘇轍在當時文壇的地位和聲望,以及他才華出眾的自信和從容。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在寧靜生活中的內心感慨和對于文學的熱愛,表達了他對于物質追求的淡泊態度,以及他作為一位才子的魅力和自信。
“疏簾翠帟幸相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g bǎng hòu cì yùn máo shǒu jiàn zhāo
放榜后次韻毛守見招
bǎo shí ān mián kuì bù cái, shū lián cuì yì xìng xiāng péi.
飽食安眠愧不材,疏簾翠帟幸相陪。
shēn jū zhèng yàn yín páo luàn, shī xǐ chū wén tiě suǒ kāi.
深居正厭銀袍亂,失喜初聞鐵鎖開。
jiā jù jìng méng tàn gǔ jǐn, xiǎo cáo réng bào dī xīn pēi.
佳句徑蒙探古錦,小槽仍報滴新醅。
zhū rén yù jiàn fēng liú bó, bù yòng zhāo hū yì zì lái.
諸人欲見風流伯,不用招呼亦自來。
“疏簾翠帟幸相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