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端大字鴉棲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筆端大字鴉棲壁”全詩
送我扁舟六十里,不嫌罪垢污交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高郵別秦觀三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高郵別秦觀三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筆端大字鴉棲壁,
袖里清詩句琢冰。
送我扁舟六十里,
不嫌罪垢污交朋。
詩意:
這首詩詞以蘇轍離別高郵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他對友人秦觀的告別之情。詩中描述了蘇轍才華橫溢的墨寶和他心靈的清凈詩句,表達了他在離別之際對友誼的珍視并愿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才華和心靈的純凈。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蘇轍離別高郵的情景描寫,展現了他的才華和情感。首句"筆端大字鴉棲壁"中的"筆端大字"形象地描繪了蘇轍的書法造詣,而"鴉棲壁"則突出了蘇轍離別之后的孤寂感。第二句"袖里清詩句琢冰"以隱喻的方式表達了蘇轍內心深處純凈詩句的意境,將他的詩作比喻為冰雕,凸顯了其清新脫俗的特質。第三句"送我扁舟六十里"表達了蘇轍離開高郵的離愁別緒,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友人秦觀的深厚情誼,希望能與秦觀繼續交好。最后一句"不嫌罪垢污交朋"表達了蘇轍不計較外在的光環和名利,愿意與真誠的朋友交往,不論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蘇轍內心的情感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對才華和純凈心靈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離別時的思緒和情感,以及對真誠友誼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寄托了詩人對友誼和真實情感的追求,具有深遠的人生意義。
“筆端大字鴉棲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āo yóu bié qín guān sān shǒu
高郵別秦觀三首
bǐ duān dà zì yā qī bì, xiù lǐ qīng shī jù zuó bīng.
筆端大字鴉棲壁,袖里清詩句琢冰。
sòng wǒ piān zhōu liù shí lǐ, bù xián zuì gòu wū jiāo péng.
送我扁舟六十里,不嫌罪垢污交朋。
“筆端大字鴉棲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