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浮塵色尚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拂去浮塵色尚鮮”全詩
未盡炎風早歸去,不堪秋後乞哀憐。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去年秋扇二絕句》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去年秋扇二絕句》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扇中秦女舊乘鸞,
拂去浮塵色尚鮮。
未盡炎風早歸去,
不堪秋后乞哀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通過扇子中的圖案,引發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和對逝去之物的遺憾之情。詩中的秦女乘坐著神話中的仙鸞,扇子上繪有她的圖像。詩人輕輕拂去扇上的塵埃,發現秦女的形象依然鮮明。然而,盡管炎熱的夏天未完全結束,秋天的氣息已經逼近,這讓詩人感到不舍和遺憾。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扇子和其中圖案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過去美好事物的懷念和對光陰逝去的感慨。秦女乘鸞的圖案象征著詩人心中的美好回憶,而扇子上的塵埃則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衰老。詩人輕輕拂去塵埃,試圖保留和回憶過去的美好,但他深知時光不可挽回,秋天已經逼近,美好事物也將隨之消逝。
整首詩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通過描寫秦女和扇子的形象,展現了詩人對光陰流逝的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這種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是許多詩人常常表達的主題,詩人借助秋天的氣息和扇子的形象,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象相融合,使詩詞具有深遠的意義和觸動人心的力量。
“拂去浮塵色尚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ù nián qiū shàn èr jué jù
去年秋扇二絕句
shàn zhōng qín nǚ jiù chéng luán, fú qù fú chén sè shàng xiān.
扇中秦女舊乘鸞,拂去浮塵色尚鮮。
wèi jǐn yán fēng zǎo guī qù, bù kān qiū hòu qǐ āi lián.
未盡炎風早歸去,不堪秋後乞哀憐。
“拂去浮塵色尚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