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從律呂應簫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姑從律呂應簫韶”全詩
籜龍似欲號無罪,食客安知惜後凋。
不愿鹽梅調鼎味,姑從律呂應簫韶。
林間老死雖無用,一試冬深雪到腰。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食櫻筍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食櫻筍二首》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食用櫻芽筍的情景和個人感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林竹抽萌不忍挑,
誰家盈束伴晨樵。
籜龍似欲號無罪,
食客安知惜後凋。
不愿鹽梅調鼎味,
姑從律呂應簫韶。
林間老死雖無用,
一試冬深雪到腰。
詩意:
這首詩詞以食用櫻芽筍為主題,通過描繪櫻芽筍的成長過程和作者的感悟,表達了對自然界生命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展示了作者對櫻芽筍的珍視和對人們對待事物的冷漠的反思,以及對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思考。
賞析:
首句“林竹抽萌不忍挑”,表達了作者見到嫩嫩的櫻芽筍,卻不忍心采摘的情感。這句話中的“林竹”指的是茂密的竹林,抽萌的櫻芽筍猶如新生的竹筍,作者不忍心破壞這美好的景象。
第二句“誰家盈束伴晨樵”,描繪了早晨采集櫻芽筍的人們,將一束束的櫻芽筍帶回家中。這句話中的“伴晨樵”表現出一種平凡而樸素的生活景象,顯示了人們對于櫻芽筍的喜愛和重視。
第三句“籜龍似欲號無罪”,以櫻芽筍為比喻,形容其形態猶如一條受到冤屈的龍,似乎要發出無辜的怒吼。這句話中的“籜龍”指的是櫻芽筍的形狀和姿態,以及作者對其生命力和韌性的贊嘆。
第四句“食客安知惜後凋”,表達了作者對食客們的冷漠和不知珍惜的惋惜。這句話中的“後凋”指的是櫻芽筍在被采摘后枯萎凋謝的狀態,作者認為食客們只看到了它們作為美食的價值,卻沒有意識到它們也有生命和價值。
第五句“不愿鹽梅調鼎味”,表達了作者不愿將櫻芽筍與其他食材混合烹調的愿望。這句話中的“鹽梅”指的是調味品,作者希望保留櫻芽筍獨特的味道和風味。
第六句“姑從律呂應簫韶”,通過對音樂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櫻芽筍的贊美。這句話中的“律呂”和“簫韶”是音樂的說法,用來形容櫻芽筍的美味和獨特的口感。
最后兩句“林間老死雖無用,一試冬深雪到腰”,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作者認為即使在林間老死,雖然看似毫無用處,但在冬天的嚴寒中,積雪已經堆到腰部,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櫻芽筍的形態和生長過程,以及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也反映了作者對于人們對待事物的冷漠和不知珍惜的憂慮,以及對于生命的脆弱和短暫的思考。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達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體味到其中的內涵和啟示。
“姑從律呂應簫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īng sǔn èr shǒu
食櫻筍二首
lín zhú chōu méng bù rěn tiāo, shuí jiā yíng shù bàn chén qiáo.
林竹抽萌不忍挑,誰家盈束伴晨樵。
tuò lóng shì yù hào wú zuì, shí kè ān zhī xī hòu diāo.
籜龍似欲號無罪,食客安知惜後凋。
bù yuàn yán méi diào dǐng wèi, gū cóng lǜ lǚ yīng xiāo sháo.
不愿鹽梅調鼎味,姑從律呂應簫韶。
lín jiān lǎo sǐ suī wú yòng, yī shì dōng shēn xuě dào yāo.
林間老死雖無用,一試冬深雪到腰。
“姑從律呂應簫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